隱藏食安 有機含農藥基改吃飼料

   
2015-02-11

隱藏食安 有機含農藥基改吃飼料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二○○八年,大陸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臺灣人雖惶恐毒奶粉流入國內,但更多的情緒是慶幸自己的家園不會出現如此不肖之徒。出乎意料的,三年後寶島一步步深陷塑化劑事件、毒澱粉、棉籽黑心油、地溝油等「美食亡國」的囹圄。然而,所謂的「食安問題」就僅限於此嗎?農藥殘留、基因改造,也正以看不見的方式影響你我的健康!

 

回顧近年來社會上較轟動的食安事件,除了從廢棄食物渣中提煉出的地溝油外,毒澱粉、毒布丁,皆是以工業用原料不法添加進食品,直接衝擊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但若追朔至早期飲食安全,受汙染的地下水造成菌類超標飲用者染病、受重金屬汙染的土地產出鎘米,讓臺灣人聞骨癌病(又名:痛痛病)之色變,若要確保吃進肚子裡的食物皆是安心的,就不能將食安議題窄化於不肖廠商罪刑。

 

 

見微知著 校園營養午餐農藥超標待解

 

二○一四年主婦聯盟臺中分會舉辦「校園午餐食材安全座談會」,該協會自二○一一年校園毒午餐事件爆發後便相當關注此議題,在這三年的期間內無論是行政院、衛福部、地方政府的抽驗結果,始終都檢出校園營養午餐內農藥殘留超標,如果連農藥殘留問題三年都解決不了,那肉類、偶爾會出現的魚類等水產品又能讓家長放心嗎?

 

校園午餐食材安全把關基本上分為快篩和抽驗二種。所謂快篩雖然能在數分鐘內得知結果,但許多「禁藥」就無法驗出,例如:瘦肉精含量若在2ppb以下則無法驗出、高達兩百五十二種以上的農藥殘留也需透過實驗室才能現行。如果這些把關不做好,經年累月吃下肚的農藥,誰又能保證不影響還在發育中的孩子呢?

 

有專人把關的校園午餐即可如此,那平時銷售蔬果的量販超市、傳統市場,又將由誰替消費者把關呢?為了讓家人吃得健康,許多家庭寧可多花一點錢,購買具認證標章的有機蔬果,但推動有機農業多年的臺灣大學園藝系名譽教授鄭正勇卻認為,有機是不可能「零檢出」的,另一位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郭華仁則指出,零檢出是畫蛇添足,因為「有機農業的真諦在友善土地,不是農藥零檢出」。

 

 

基因改下的美麗謊言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最新資料顯示,二○一四年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創新紀錄,高達一.八一五億公頃,較二○一三年增加六百萬公頃。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的創辦人Clive James表示,自從首次種植基因改造作物以來,全球種植面積增加了一百倍以上。

 

支持基因改造作物(食品)的一方認為,若該技術能增加作物抗旱性、抗蟲和疾病的性狀、對除草劑的抗性、增加營養和提高糧食品質,對全球直升不墜的人口數而言是再好不過的福音。

 

可反對方卻不這樣樂觀,增加作物的抗蟲性吃進肚子裡,真的對人類無害嗎?美國「食品與水觀察組織」(Food & Water Watch)更提出報告直指基改作物無助於美國農耕對除草劑的使用。

 

撇開基改作物對人體有危害一說,透過天然的授粉交配、病毒、細菌感染將基因移轉到其他天然的植物上,或者作物本身就防蟲害,那既有的生態鏈勢必遭受破壞。基因改造最後會不會淪為有利於人類而危害環境的技術?我們承擔得起這樣的風險嗎?

 

 

食安事件連暴 新版法規上路

 

為了讓民眾吃得安心,衛生福利部已於二○一四年二月公布《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正條文,歷經九次協商,最後終於在同年十一月於立法院三讀通過。新法上路後,不僅對食品添加物有更詳盡的規範,也提升基因改造食品原料管理位階。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科科長李婉媜表示,如張貼有機標示的農產品被驗出不符合有機規定,也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處四至四百萬不等罰金。

 

近期食安事件多為添加物不明,所造成經濟犯罪,為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食品組專門委員許朝凱表示,為了強化對食品添加物的管理,新版食安法上路後,廠商皆需登錄食品資訊,才可獲准上架。除此之外,食藥署也協助各家廠商自建食安把關機制,讓廠商、地方單位、中央政府皆有法可循,把關食品添加物管理。

 

「臺灣食安法在歷經此次大修後,絕對有國際級安全標準。」根據食藥署所顯示的資料顯示,全國約七十間實驗室經中央認可,供廠商檢測食品添加物是否符合政府標準,除了臺灣出產上架的食品需經過此驗證外,包括進口食品每一季都得進實驗室健檢一番。

 

為完善基因改造食品原料管理,從查驗登記、標示事項、追溯追蹤制度及輸入管控多面皆囊括在本次修法中,許朝凱表示,基因改造食品修法自報家門是為了捍衛消費者「知」的權力,有權選擇吃那些東西下肚。

 

 

食安解決之道 沒有有千年防賊說

 

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曾公開表示,有機恐怕是下一波食安風暴,此說引發有機界一陣譁然,經歷一次次的食安事件後,臺灣人民對自己吃下肚的東西,還能放心嗎?對此許朝凱說:「食品選擇本身就具備風險性。就像烤焦的吐司有致癌的機率但仍有部分民眾喜歡此口感」。

 

為了提供資訊對稱的環境,讓民眾在不被欺瞞的狀態下選食,許朝凱表示除了去年三讀通過的食安法外,今年政府預計將食安修法著重在散裝食品、自助餐等餐飲業,讓民眾買得更安心。

 

張愛玲在其著作提到,「只有千年做賊,沒有千年防賊。」一個國家的法律是否完善的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為了謀利而不擇手段的風氣,究竟能否全民一心的改善。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