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黑心公司 員工該如何明哲身?

   
2014-11-19

遇上黑心公司  員工該如何明哲身?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應該先確認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氛圍,辨明你所發現的不法行為是個人失職還是來自更高主管授意。本質上是正直誠信的企業,可循內部獨立申訴管道處理;若觀察到不法行為「疑似」源自高階主管決策或公司明知不可而為之,這時就要明哲保身,儘可能保留證據,甚至考慮向政府機關檢舉或另謀出路。

 

 

如何確認企業文化?敏感的員工打從踏入公司的那一刻,應該就能感受到公司是否正派經營。畢竟,老闆的用人哲學都反映出公司文化。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若上上下下做事漫不經心、利慾薰心,這種地方不適合久待。

 

 

倘若主管行為表裡不一,有違法亂紀的跡象,而公司又有運作良好的正常申訴管道,在這前提下,就應當仁不讓,提出糾正。以明基友達集團旗下佳世達為例,內部設有員工申述管道和總經理信箱,若員工或主管有不法行為時,隨時可透過管道檢舉。

 

 

當然,並非每家企業都有「包青天」,員工很難猜測大老闆打的如意算盤為何。「槍打出頭鳥」,若冒然在公司內部檢舉,可能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惹來困擾,甚至丟掉工作。事實上,這也是令很多人心生猶豫的主因。

 

 

當自己對工作心存疑慮時,可以向主管提出疑問和建議,切記一定要留下書面紀錄或電子信件,藉此保護自己。而作為中高階主管,應該做到獨立判斷,若有明顯觸法行為發生時,不能只接受命令,應該要以專業角度、成本和風險來分析利弊得失。

 

 

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糾舉不義的勇氣,至少不能成為共犯。畢竟你我除了是企業的員工,也同時是國家的國民。商譽無價,單一公司出了問題,損失的並非只有少數企業。比如當國際間對台灣食品有了負面印象,整個外銷市場都受到影響,所有食品業都會蒙上陰影。因此,若公司內部申訴管道無法導正非法行為,便應向政府機關檢舉,以維護台灣的聲譽。

 

 

 

至於在法律層面上,要注意的事項有那些?曾經承辦過違法企業案例的律師分析,若企業爆發不法行為,檢調鎖定的對象為檯面上的大老闆,但通常也會牽涉到會計、出納、稅務、人資部門及中高階經理人。建議上班族一定要懂得自保,最好的方法就是保留書面資料:

 

一、口頭重要指示通常無法即時錄音,這時可透過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軟體再三確認執行細節。

 

二、當主管交辦,必須「偽造」文書、「竄改」記錄等,這時一定要問清楚動機,絕對不能從事不法行為。若主管因此不滿,可私下尋求協助或另謀出路。

 

三、公司重大決議,例如董事會或業務會議,這時一定要保留會議記錄備份。

 

四、若不法情事即將爆發,檢調人員展開偵查,可主動轉做污點證人,可受證人保護法的保護。

 

五、慎選公司,簽約時,有不正常的獎金,就要注意。

 

 

 

黑心企業中,基層小員工被起訴的機率雖然低,但也有例外情形。有一個企業負責人掏空公司,檢方搜證時發現財務長的特助在正常薪資之外,還有一筆50萬至80萬的「獎勵金」,這筆獎勵金並非按業績高低而給,司法人員認定此為「封口費」,因此,判定財務長的特助為共犯。

 

 

至於是否出面檢舉,要看手上掌握的證據是否充足。台灣法制環境來看,公務員具有上屬下從關係,若爆發弊端,基層公務人員若是因服從上級指示而辦事,可用「阻卻違法」判定行為人的行為合法,不會被施以刑罰。但對私人企業卻沒有相關法律條文,因此,學者專家近年來推動吹哨者(whistleblower)法案,也就是揭弊者保護法。

 

 

吹哨者一詞源自英國員警發現罪犯時,會以吹哨子方式引起同事或民眾注意,引申為內部人員挺身揭弊。在台灣的司法實務上,雖鼓勵民眾糾舉不法,卻僅由主管機關以「辦法」、「要點」等加以規範,法律位階不足,以致無法徹底保護揭弊者。小員工難以掌握所有事證,若真的身處暴風圈中,不選擇「跳船」,就會跟著「沈船」,另謀出路對小員工來說,可能是最明智的選擇。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