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換工作 跳槽別衝動

   
2014-10-28

聰明換工作 跳槽別衝動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跳槽既是職涯轉機,有時卻也是危機的開始,聰明規畫,將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愈換愈喜歡,職涯再加分!


未來人才:必備業務力

科技業面臨轉型壓力,各大企業爭相跨界挖人:台積電在找太陽光電、廣達在徵雲端服務、台達電在求醫療電子人才。因此,固守一種專業的思維必須徹底揚棄!

 

未來需求最大的人才包涵哪些?
1. 未來科技研發人才,包括汽車、綠能、電子顯像、醫療、數位內容各領域;
2. 企業海外布局先鋒,包括行銷、通路、物流、法務、人資等;
3. 跨領域的專業管理人才,這是現今各產業的統一趨勢;
4. 知識密集的專業服務人才如財會。

 

從人才特質來看,雇主最亟需能開創營收的「業務型人才」,「業務力」成為每個職場工作者都應具備的特質。因職場瞬息萬變硬技能往往一夕過時,因此工作態度、應變力、彈性及溝通能力等從事業務工作必備的軟技能更加被看重。

 


不同階段,轉職策略大不同


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所有專家的建議都一樣:不要輕言跳槽!「初入職場的人,要務實看待自己的能力與期待,深入探索自我。」今年新鮮人機會多,應該找有競爭力的好企業投入。轉職首重有學習成長的空間,且一份工作至少花上3年,才能逐漸進入核心,創造較高產值。工作前幾年的首要目標,是設法建立自己的「代表作」,才有下一步轉進的籌碼;最起碼,也要找到一個目標、方向。

 

中高階人才,可望一跳豐收,至於脫離「練功期」、工作5∼10年的上班族,過去經歷已轉化為跳槽的「競爭力」,還是「負擔」,有必要誠實釐清。你的競爭力,來自專業的深入、更新、不同領域累積的經驗值、以及是否已建立自我品牌。往前看,跳槽必是為了更大的舞台、為提升專業、視野的高度與廣度而跳,才有意義,「工作之餘,如何兼顧生活平衡,也成為這階段該關心的事。」

 

再往上一層到35歲以上的中高階人才,換跑道時,新東家關心的是﹕你能為企業帶來多少價值與貢獻?在此「獨當一面」的階段,個人也該回頭檢視,這組織是否是我真正想要的?公司願景是否與我人生追求的目標吻合?在全球化的挑戰下,中高階人才的競爭對手不在台灣,有跨國經驗將最具競爭力。這群月薪6萬以上、中階「理」字輩的人才活躍於轉職市場,經歷厚、資源豐,且多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成就感而跳,應屬最有機會「一跳豐收」的族群。

 

 

自掂斤兩,算清楚別後悔

不管什麼年齡、身分,跳槽的大忌都是:一時衝動、為情緒而跳。所以,如果轉職已勢在必行,切記謀定而後動,才可能有好結果!

 

當你釐清自己在工作中欲追求的目標與期望,接下來就是掂掂「斤兩」,評估你在目前的職場中做了哪些投資?最快什麼時候能獲得報酬?此時,不妨盤點自己的工作4大資產:
1. 技能資產:我是否具有受人高度推崇的技能?我是否把握機會表現專長?如果到新公司上班,要花多久建立起同樣的聲望與尊重?
2. 社交資產:我目前的人際關係有多重要?要建立同等的友誼、合作關係與客戶關係要付出多少代價?
3. 影響力資產:現階段,我是否能左右公司決策和取得必要資源?我可以輕鬆推廣自己的想法嗎?在其他地方有機會建立同樣的影響力嗎?
4. 財務資產:如果我跳槽到其他地方,收入有提升或損失?例如退休計劃、投資、薪資、津貼及保險等等。

 

評估完手中的籌碼,一旦眼前有新工作機會向你招手,務必先將新公司的底細摸清楚。若有機會,先跟未來的同事們聊聊,側面了解他們對這家公司的向心力:在清晨、下班時間或晚上,到新公司的停車場繞一圈,看看有多少人在加班?員工下班後的表情是興奮、充滿活力,或是疲勞、死氣沉沉?向新公司的競爭同業、合作廠商、客戶或離職員工打探一下他們對於這家企業的看法,這些評論或可澆熄你原本過高的期待。利用網路搜集資料。企業官網、經營面的相關報導、甚至讓不滿員工宣洩情緒的另類網站,都有助於多面向了解新公司。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