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箭」前,你得轉換5種思考模式

   
2014-09-17

「上火箭」前,你得轉換5種思考模式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片取自網路)

 

以「獨立的身分」界定自己

當企業平均壽命早已短於工作者的職業壽命,將自己的身分定著在固定企業的頭銜上,不見得是個加分選項。

 

你是獨立個體,因此要以專業而非頭銜來定義自己,打造一個獨立於雇主、職稱外的身分。在愈多人看到你的地方,愈要讓專業被看見。日後轉換舞台時,就有一個可以帶著走的身分。

 

例如,在社群網站Twitter上的自我介紹欄(Twitter handle),讓你用(中文)160個字描述自己。你可以寫上個人的強項,像是「媒體科技專家及策略家、薄餅專家」、「都市計劃專家、互動圖表大師」等。

 

你也不妨到名人的Twitter看看他們如何創意地自我介紹。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是這麼描述自己:「老婆、母親、律師、女性與孩童保護者。前美國第一夫人、參議員、國務卿、作家、養狗人士、打破玻璃天花板的人……」。

 

在現有工作做橫向+縱向連結

未來新興職務多屬於整合型工作,很少只用到單一技能或專長。因此,你要以本身的核心能力為中心,向外輻射,長出其他可以應用得更廣的能力。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今年6月在台灣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時,就告訴台下的年輕人:「只有一種專業技術,無法天下無敵。」

 

他表示,包括傳統科技、資訊科技、生物科技等產業,都快速地在進行跨領域整合,甚至,智慧型穿戴裝置也不再是電影裡的場景,而這些發明,都需要跨領域創新能力。「未來社會需要的是科技、管理及藝術的T型人才,」施崇棠說。

 

對職涯的想像要跳脫單一路徑

當工作面貌快速變動,太過精細的職涯規劃,像是工作1年要完成什麼目標、3年要升到哪個位置,往往顯得不合時宜且缺乏彈性。

 

Facebook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當年到Google應徵時,曾詳細地做了一張試算表,評估應徵上的工作是否吻合她所列出的條件。當時,Google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給了她一句話:「如果有人給你一個火箭上的座位,別問位子在哪裡,上火箭就對了。」

 

過於盲目執行職涯規劃,可能會讓你在面對大好機會時顯得綁手綁腳。機會當前,針對新的軌道應變,拿出過去累積的知識與經驗,然後,上火箭就對了。

 

不創業也要有創業家思維

職涯社群網站龍頭LinkedIn的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在《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一書中指出,無論你是在10人的小公司、跨國大企業或政府機關上班,若想創造新機會,就要擁有創業家的思維。

 

創業通常要在資訊相對匱乏、時間緊迫、資源受限的條件下進行決策,同時必須承擔相當的風險,這其實跟每個人在職涯上所面臨的情境非常相似。

 

組織可能會有重大變革、遭逢前所未有的危機,市場一夕變天等等,因此,你要像創業家一樣,隨時保持警醒狀態,積極尋找突破機會,善用人脈取得商業情報,並擬定可反覆嘗試的靈活計劃,如此才可以做出最好的因應。

 

冒險絕對是必要的

機會和風險都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你當然不該在毫無準備下冒然切換跑道,轉換職業,但也不用等到所有資訊都確定後再出手,那樣只能永遠等下去。因此,冒險是必要的。

 

與其假裝規避風險,倒不如正面迎戰,培養「從容接受衝擊的能力」。別人沒做過的事,反而要勇敢試試看。你雖然不知道怎麼做,但幸運的是,別人也不知道。所以,只要早一步比他們試驗成功,成果就是你的了。

 

當然,你也得有接受失敗的心理準備。嘗試、創造、失敗、再嘗試、創造、失敗……,這將會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循環,你必須盡早適應。

 

(本文節錄自Cheers雜誌168期)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