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藝術家 -未來設計業趨勢

   
2014-12-03

 

人類正進入數位化時代,虛擬世界裡充斥著海量的資料,各種各樣的資料。軟體產業將需要新型的設計師:資料設計師,一種精通資料的意義、形式、移動與轉換的設計師,這會成為未來 5 年最重要的新興創意角色。也許,二十一世紀最性感的職業並不是資料科學家,而是資料藝術家。

 

 

 

25 年前,軟體產業對設計的概念還非常的原始。工程師主要的關注焦點仍然是軟體功能。因此當時對設計師的要求也很簡單,只用懂一點軟體就行。

 

 

 

然後,隨著對設計師人才需求的增長,設計師這個角色也有了改善。現代桌面圖形介面以及 web 的引入對設計輸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設計這個行當也開始逐步細化,分為了專注於視覺的視覺設計和專注於問題的邏輯部分的交互設計,並且隨著軟體複雜性的增加、元件系統的逐漸突出以及消費者期望的提高,出現了設計研究。最近,由於現代系統的複雜性越來越高,還冒出了體驗設計。

 

 

 

而且還導致了拐點的出現,資料成為設計的新媒介。此前,資料這個東西在使用上還是相對簡單的形式,而設計師的角色被限制在建立使用者介面,以盡可能清晰明瞭的方式去展現資料,或者為人工錄入資料提供簡單的手段上。資料本身並不是設計師需要關心的問題。

 

 

 

但是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資料已成為一種豐富的媒介

 

新系統使用富資料、大資料。這些資料來自於更大的世界。這些資料包括我們的運動模式、購買習慣、關聯關係、旅遊路線等等。雲服務、傳統感測器、天氣感測器、社交網路、各種攝像頭等源源不斷地向我們輸送資料。既有即時的,也有歷史的。其規模非常龐大,是海量的。

 

 

 

因此,我們面臨的設計新挑戰是,通過資料來獲得同樣的人本主義成果,那種我們通過使用者介面或物理形態來塑造產品時想要達到的效果。雖然現在的許多介面仍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在系統之間流動的資料卻變得越來越有趣了。因此,光靠資料本身就能提供令人興奮的新產品的可能性。我們選擇獲取的這類資料可以開始讓我們的技術體驗人性化。

 

 

 

可以從對資料看法的演變來審視這一變化:

 

1. 文件:一開始我們關心的是媒介本身,做法是把資訊放進系統然後讓它到處流轉。

 

 

 

2. 數據:隨著技術媒介走向成熟,我們開始關心起易適應性和可攜性問題;但是外部系統仍然難以理解資料本身的意義。

 

 

 

3. 信息:時至今日,我們終於可以對大部分數據進行分類排序,資料得到了更好的組織,但是我們的系統本身仍無法自行理解資料。

 

 

 

4. 知識:未來的目標應該在於此:系統能自己瞭解資料,知道資料是什麼,去哪裡取資料,以及在任何獨特的上下文背景下資料的實際意義。

 

 

 

從裸資料到知識的演進與現代消費者體驗的變遷正好是一致的。

 

 

 

現在我們正在營造大量由用戶看不到的東西所驅動的體驗。這些資料不是由使用者輸入的,而是來自於各種各樣的感測器、社交網路、攝像頭等,再由龐大的雲服務和大資料分析出我們的工作、出行和生活模式—這些東西就是推動新的不可見產品的線索。它們以一個類型豐富、意義明確的資料集為基礎,其輸出往往是直接行動。

 

 

 

很難將這些無形的體驗想像為產品嗎?可以用這個簡單的框架來理解:我們認識一個東西首先是看它是幹什麼的,比方說,這是一台烤麵包片的機器。然後就推出了這個東西的定義,吐司機。然後,在這個東西變成了一種社會性的共同體驗之後,它就會進一步地融入到人類的價值體系當中,而它的意義也已經超越了原來的情景支持。它也將因為其意義而為人所熟知。比方說,「我有一台 1950 年代的通用牌吐司機,因為我喜歡古典的廚房風格。」後半句話的意思說明,其象徵意義已經超越了字面意思。這種路線跟我們大多數由技術驅動的體驗是不可見的、始終借物質特性來表達其固有的虛無本質的現代現象是一致的。

 

 

 

數據藝術家的崛起

 

是時候推出一種新的設計學科了:這種學科將專長于把資料作為媒介,並以人文主義為目的。

 

 

 

資料是一種極度豐富的工具,隨著它以日趨複雜的模式融入我們的生活,其重要性也與日俱增。資料設計師就是要以資料為媒介來實現人文主義的目標。

 

 

 

可以把資料設計師視為兩種角色的混合。我們的現狀是資料分析師和交互設計師各自為政,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人文。資料分析師提供了對這一媒介的大部分的專業知識,所以可以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是他們更多的是從技術和分析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的,但對於設計問題當中的人文主義的東西卻缺乏足夠的關注。交互設計師則專于為有螢幕的設備設計介面。他們也許是碰到甚至理解介面背後的資料,但是大多數情況下資料是被排除在設計的考慮範圍之內的。

 

 

 

設計師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訓練自己的資料思維:

 

1. 數據建模:以人文主義的視角審視需要什麼樣的資料以及如何更好地組織資料能帶來很好的體驗。既要足夠精確地呈現知識,又要避免導致資訊超載,這是一門微妙的藝術。

 

 

 

2. 演算法設計:定義資料的組成和轉換。資料設計師可以把資料塑造和分類為資訊,以便最終產生知識。.

 

 

 

3. 技術處理:資料設計的技術面—如延遲、密度和大小等都會改變系統行為並對使用者體驗產生重大影響。資料設計師需要以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考慮和處理以便對品質、有效性和可用性產生影響。

 

 

 

4. 未來計算體驗:資料設計會成為新興的應用世界的橋樑,因為在那個世界裡視覺化的介面是很少的,甚至沒有。資料設計也是語音控制和語音輸出使用者介面與低端交流情感型系統的橋樑。

 

 

 

5. 認知系統:認知系統變得常見之後就需要資料設計師派上用場了。這些系統要進行的資料處理會多很多,展現出來的裸資訊則會變少。這種處理和輸出需要設計,這不僅僅是出於性能和資訊準確性的考慮,也是為了讓系統更加人性化。

 

 

 

6. 不可見計算:更好的計算體驗應該需要更少電腦式情形支援。資料設計師可以讓機器已不需要人工干預的方式去使用資訊。

 

 

 

7. 社會意義:新技術帶來了新的能力,而設計的問題在於不僅要確定特定能力是否可以利用,還要確定如何使用,為什麼要使用。系統在悄然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攫取資料,並以全新方式去塑造資料時,我們就會發現設計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此前並不經常面對的意義,需要考慮影響深遠的社會和安全問題。

 

 

 

設計曾一度關注於計算表面上的東西,給螢幕的圖元上上顏色而已。但現在資料憑一己之力已經變成一種明確的設計媒體。但目前的設計人才尚未對此做好準備。我們需要具備新技能的新角色:資料設計師。其媒介是資料的形態、移動、變換以及意義,資料設計師需要把資料變成資訊,把資訊變成知識。他們的努力可以把我們帶到一個沒有介面的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裡,我們跟機器打交道的時間會變少,花在生活上的時間會提高,我們也因此可以過得更加自然。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