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吸引臺灣人才赴陸助攻

   
2015-10-08

 

為繼續深入實施「海納百川」人才計畫,引進、聚集優秀的臺灣高層次人才來廈工作、創業,廈門市啟動2015年臺灣特聘專家申報計畫。

 

文/潘薇、劉凡凡

 

門市公務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臺灣特聘專家申報工作啟動以來,目前,各企業單位以及臺灣人才諮詢都很踴躍。「今年,我們評選臺灣特聘專家的專業領域依舊是廈門重點發展的幾大領域,包括光電產業、金融服務業等,特別是現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裡大力發展金融業、現代服務業、物流業等,都很需要相應領域的人才。同樣,這次申報評選也不會限制人數」。

 

據介紹,作為「海納百川」人才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特聘專家制度是廈門首創的對台引才政策,計畫到2020年,累計選聘300名臺灣特聘產業專家、管理專家、科研專家、重點領域急需人才及其團隊,並給予最高15萬元的政府津貼。

 

「海納百川」  吸引臺灣人才赴陸助攻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吸引臺灣人才 150萬經費補助

入選的臺灣特聘專家及其團隊,廈門市財政將在3年至5年的聘用期內逐年給予總計100萬元至150萬元補助,成績顯著的團隊領軍型臺灣專家可獲得最高400萬元的專項經費支持。此外,入選專家還可辦理社會保障卡,享受醫療、養老、失業、工傷等市民待遇,並在辦理出入境、換領駕照、申請人才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

 

廈門市公務員局相關負責人說:「去年,我市首次開展臺灣特聘專家評選工作,共有11名臺灣高層次人才被授予福建省廈門市首批『臺灣特聘專家』稱號。」這11名臺灣專家中,碩士8人、博士3人,專業涉及電子物理、文化創意、自動化光學檢測、藥物研發等領域。聘請臺灣特聘專家的單位有廈門市屬事業單位、省部屬高校,還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

 

該負責人指出:「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就是要充分發揮臺灣高層次人才在兩岸產業、科研合作等方面的獨特作用。這些專家無論是在專業領域上,還是在兩岸的交流上,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有利於推動兩岸產業融合和文化交流的深入」。

 

 

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王貴弘:開創中草藥高端保養品市場

8月21日上午,在廈門醫高專的天然化妝品工程研發中心,廈門市首批臺灣特聘專家之一王貴弘正在與他的團隊交流工作計劃。「我們現在正主力研發中草藥的高端保養品,在國際上很有市場,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做中草藥化妝品都比較受女性歡迎,這也堅定了我們的研發方向」。

 

王貴弘笑著說:「其實,我會成為廈門醫高專的臺灣特聘專家也是一種緣分。」2013年,醫高專邀請他來廈門為學生做演講,「原來是王斌校長想借此機會邀請我來學校做研究,我猶豫了很久,畢竟我在臺灣待了那麼久,生活也穩定,但重要的是王校長確實很懂得賞識,我演講完回臺灣後還會經常給我打電話聊聊,有種『千里馬遇到伯樂』的感覺。」因此,經過往來兩岸五六次的交談後,王貴弘便決定來醫高專擔任教授。

 

2014年,廈門市開展臺灣特聘專家的申報評選工作,王貴弘被提上了申報的名單,「那時候,校方和我說了這個事,我覺得是個不錯的機會,特別是我有研發項目,作為臺灣特聘專家,還會有研發經費的支持,我從當初做學術教學轉向應用研發,研發中心也得到了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還引進國外的先進設備做研究」。

 

「海納百川」  吸引臺灣人才赴陸助攻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石振弘:尋求定位 助海峽兩岸文博會轉型

出生在臺灣宜蘭縣的石振弘,當過記者、在海外帶過團隊,最後來到廈門深耕。作為首批臺灣特聘專家中唯一非理工類的專家,2013年,石振弘受廈門廣電集團邀請,助力海峽兩岸文博會轉型發展。

 

石振弘表示,2013年之前,文博會以大陸的商家為主,參展的企業和格局整體較小,兩岸的交流也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臺灣都知道大陸市場大,大家也都想接軌。但是怎麼接軌?他們不懂,就需要我這樣的中間人。」在找到定位後,石振弘決心要迅速梳理文博會的商業模式。

 

「以前文博會的範圍太廣,什麼都想做卻搞不清真正要做什麼。」2013年的文博會,石振弘將整個展會劃分工藝藝術、創意設計、數字內容、文創旅遊四個板塊。「這幾塊都是兩岸做得比較好,各自有優勢,是閩台合作很好的切入點」。

 

過程中,石振弘發現兩岸的工藝藝術產業並不好交流,主要問題就是兩岸的職稱上沒有接軌,也並沒有彼此認可。反覆思考後,石振弘先後跑到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和北京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溝通,創辦了「中華工藝精品獎」。如果拿到這個獎,兩岸的工藝大師申請國家集團評級時都可以加分,大大調動了兩岸工藝大師參與的積極性。有了頒獎機制後,第一年參會的工藝大師就從原來的兩300名參會翻番達到500多名,到今年報名已超過1,000名參與。

 

 

從市場轉為品牌化 轉型路漸穩

2013年的文博會,石振弘跑了首爾、曼谷、臺北、北京、廣州,在廈辦「亞洲六城設計論壇」。隨後又辦了兩岸高校設計展,為臺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和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等高校牽線,不少兩岸高校通過交流,互相簽約了實訓基地。

 

2013年後,文博會開始悄然發生變化,「大家通過它能賺到錢,找到人才、技術、市場和合作夥伴」,這個時候的石振弘,開始把文博會從市場化往品牌化運作發展。

 

到了2014年文博會,他集結臺灣21個縣市舉辦了文創購物節,「當時人氣一度火紅到公安部門說不能再來人了。人氣做足了還不夠,還要實打實促成對接,才能打造整個品牌影響力」。

 

石振弘透露,今年的文博會,他們邀請了臺灣的兒童劇團來交流展覽,進一步擴大參展的人群。「做企業做久了,一方面瞭解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熟悉了商業運作模式。」不斷摸索嘗試之後,石振弘對文博會的轉型發展越來越有信心。

 

 

文章來源:兩岸商情2015/9月號
相關新聞看更多:創業新基地!廈門軟件園區初相遇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