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化退燒 代工公司換新殼

   
2015-10-29

米推出電池,1More為華碩代工耳機,華米Amazfit手環使用自己的米動 App,這些小米生態鏈中發展良好的公司,曾經被打上小米標籤,現在他們正在去小米化。現在的小米,已經無法支撐他們新一輪高速增長。

 

2014年,小米智慧硬體生態鏈勢不可擋。憑藉小米的供應鏈、資金、用戶、管道、品牌等資源,一批生態鏈企業發展迅猛。紫米、1More、華米都是典型代表,後來居上,銷量先後過千萬。紫米的移動電源,全球銷量第一;1More 的耳機,全國出貨量第一;華米的手環,全球銷量第二。

 

然而隨著這些公司快速成長,小米已經無法支撐這些公司的快速成長。當這些公司出貨量達到千萬,並能持續增長,已具有了發展的勢能,對小米的供應鏈、資金、用戶、管道、品牌的依賴,日益減弱。當小米的手機、用戶增速放緩,這些生態鏈企業,對小米的依賴還會進一步減弱。

 

相反,生態鏈企業,繼承了小米早期的傳統,產品基本都是低利潤,高性價比。當自身產品增長放緩後,就必須提高單品利潤率,而這不僅不符合小米的作風,也和小米的主流用戶群體產生了背離。

 

這些拿到小米投資的企業,終究只是小米控股的企業,他們既肩負著為小米分憂解難的責任,還需要對公司自身發展、其他投資人負責。這些生態鏈公司都希望成為垂直領域重要的參與者。小米以年輕用戶為主,以電商為主,已經成為了這些企業下一輪發展的天花板。

 

這些成長起來的企業,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早晚要走出去的。當然,小米並不反對這樣的嘗試。小米生態鏈的不少公司都表示過,小米很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品牌。前提自然也包括不能犧牲小米利益。

 

小米對這些公司的訴求更多的還是補充產品線,保證小米能夠提供使用者所需要的產品,高性價比的產品。而這些公司謀求新發展,一方面小米可以獲得豐厚的財務投資回報,一方面也能證明小米生態鏈的有效性和威力。對小米來說,這樣的政績工程顯然更有價值。不過,小米生態鏈的大部分企業,還不能離開小米的羽翼。

 

由於團隊實力、市場不成熟等諸多原因,他們的產品還未能達到一定體量,還不具備發展的勢能。對他們來說,乘著雷軍號,先贏下局部勝利,才最經濟實惠。

 

文章來源:36氪

相關新聞看更多:「小米」狂銷 破75億!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