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行銷? 產品和娛樂有關係嗎

   
2015-03-02

內容行銷? 產品和娛樂有關係嗎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坎城廣告節中的「品牌內容與娛樂」獎項,每年都受到各界矚目,最大獎是哪一個case?大家都在猜,然而2014年的結果卻出現了最大獎從缺的情況,怎麼回事?

 

擔任今年評審主席的Doug Scott指出,之所以無法選出最大獎的原因在於沒有出現意料之外的傑作,不論使用的方法是影片、數位或社群,沒有參賽的案例值得最大獎的殊榮,其他評審也指出:「都很棒,但這些是原創的嗎?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嗎?」

 

才迎接第三年的品牌內容獎項就迎來評審團的激辯,認為內容行銷應重新再被定義,新興手法與傳播方式的日新月異讓內容行銷幾乎沒有規則可循,而評審的反應也帶來一個啟示:「想要耳目一新?最好不要遵循先前的規則」;雖然最大獎從缺,評審團還是讓 11 座金獅獎得獎案例共同指出品牌行銷和廣告創意的未來方向,從這些案例中,可以觀察出共同的特色,作為未來內容行銷發展的重點:

 

 

1. 不再是產品廣告,是人和品牌的故事

 

在坎城首屆品牌坎城品牌內容與娛樂獎首屆評審團主席的Avi Savar提醒過:「如果說傳統廣告是產品的故事,品牌內容則是人的故事。」

 

傳播訊息複雜的環境中,要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已經不是產品多棒多厲害,那是基本的,而是產品可以延伸和人有哪些特別的故事?

 

 

2. 不要以為拍了影片放在貴的媒體上,內容就會被看到

 

坎城評審給廣告代理商的建議是:「不要再回收那些以前看過或執行過的東西」,而給廣告主的建議則是:「不要以為放了一個東西在很貴的媒體上,大家就會來看他」;一針見血,卻也值得對整個產業帶來更進一步的思考。

 

 

在台灣,公益行銷因為有故事的感性堆疊,在應用內容行銷上較其他產業或品牌容易進入,然而有好的故事之外(what to say),在這複雜的傳播環境中,該怎麼包裝、使用什麼平台(how to say)可能才是事後擴散或蔓延人心的真正關鍵。

 

1. 讓素人來故事,讓素人來擴散

消費者越來越難搞,手機出現廣告就馬上按掉,數字可能累積在效益報表上,這些報表上的數字卻無法顯示停留在消費者認知的印象是否成正比;公益行銷透過素人參與、素人事件、素人紀錄的手法,以邀請國小學童一起做公益的紀實成為激勵人心的影音內容,讓how to say以及事後的擴散的運用都有了新的境界。

 

 

2. 翻轉How to Say的邏輯,顛覆認知

以往勸說募款或捐款,說一個感人的故事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當大家都這樣用時,最快感到疲乏的就是捐款者。一業者從捐款現場抓住捐款者,再延伸到背後實例;一樣是說故事,卻翻轉了觀眾的邏輯,達成深刻的認知。

 

 

品牌內容的手法五花八門, 2014年評審團也重新提供了「品牌內容與娛樂」的定義,也就是:「消費者根本感覺不出來這是行銷!(marketing so good that consumers don’t know it’s marketing)」,內容行銷的評量標準,最終仍然回歸到消費者身上,千萬別再找出上一次案例的結案報告,想些新的、野的、被反對的,很有可能都是消費者會看中意也說不定。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