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Thiel :勿因恐懼上大學(下)

   
2015-02-21

Peter Thiel :勿因恐懼上大學(下)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未來只剩下資訊科技了嗎?

 

2010 年五月,WIRED 雜誌以「Geek Power」作為封面故事,而封面上的兩個人正是 Bill Gates 與 Mark Zuckerberg—他們是有志創業者的榜樣,因為種種原因,大家所熟知的創業熱潮,有極為誇張的比例是聚集在資訊科技領域。於是有人問 Peter Thiel,難道我們的未來只剩下電腦與網路值得投入嗎?

 

Peter Thiel 解釋,過去四十年的科技發明故事大多圍繞在位元(bits)和原子(atoms)之間,位元如電腦、網路、行動網路(mobile internet);原子則是像運輸、火箭、醫藥等等。然而在 1970 年代,當人們談到「科技」這個詞時,所指的範圍是很廣大的,航空、農業等等都包含在內3,而今日我們提到科技,人們很快就會想到資訊科技,「當我們說要投資生命科技公司,人們會以為那是一個不同於『科技』類別的領域。」Peter Thiel 認為,「科技」這個詞似乎被窄化了。

 

但是在被問到「為何」這件事會發生,Peter Thiel 也承認,談論原因比談論事實要困難得多。他說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應該與監管有關,資訊科技的法規發展較航太、醫藥和農業等等都來得晚,也比較沒那麼多。而另一個比較根本的技術理由則是,其他領域的發展似乎逐漸慢下來或是碰觸到極限了。

 

此外,歷史本身就是個因素,某一個領域的成功歷史會鼓舞人們不斷投入,相反地,某個領域如果充滿了(相對)失敗的前例,某些程度上會阻礙人們投入的意願。舉例還說,您可能會奉勸自己的小孩別投入核能工程技術的研究,因為這項產業受到高度規範,未來會興建的核能發電廠可能也不多⋯⋯ 生技領域雖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仍舊充滿太多的挑戰。

 

最後,Peter Thiel 提到,還有第四個與商業面較為相關的因素。關於發明,歷史上很多時候,發明家從自己的發明中獲得的並不多。例如現代交流電發明人特斯拉,他的方法比愛迪生更好,但賺大錢的是後者,特斯拉本人卻在窮困潦倒中過世;萊特兄弟也沒有因為自己的航空技術賺到比其他競爭者更多的財富。可是軟體有點不一樣,Peter Thiel 認為個體經濟學在軟體上運作得不錯,你可以很快的讓新軟體規模化、獲得高利潤、使用者採用速度快、黏度高⋯⋯ 這些都是軟體與其他領域不太一樣的地方。

 

那麼解決辦法是什麼?Peter Thiel 說,就讓世人再看到另一個榜樣就行了。例如 Elon Musk,他的 SpaceX 與 Tesla 都是在做過去被人認為不熱門但卻很重要的事。Peter Thiel 說自己曾在 2008 年問 Elon Musk:上一家成功的美國汽車公司出現在何時?答案是 1941 年的 Jeep。所以如果這個領域已經有 67 年沒有出現過成功的公司,顯然做這件事不會被認為是好主意,不過當時 Elon Musk 的態度卻是:如今是時候再出現一家成功的汽車公司了。而 Tesla 如今雖然仍在發展中,但已經可以被稱為是自 Jeep 以來最成功的汽車公司了。

 

Peter Thiel 說他相信,一旦出現成功的例子,創新資源大多投入到資訊科技的模式就會改變。

 

 上一篇:Peter Thiel :勿因恐懼上大學(上)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