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個資 北京首簽公約整治APP

   
2014-11-28

護個資  北京首簽公約整治APP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針對目前APP(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式)市場存在的非法竊取個人資訊、利用APP從事非法經營、違法開展新聞資訊服務活動等亂象,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昨天召集50多家移動用戶端、APP應用商店、APP工廠,簽署《北京市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式公眾資訊服務自律公約》和《維護APP資訊服務秩序、發揮APP積極社會作用承諾書》,在全國率先大力整治APP亂象。

    

即日起,未經用戶本人同意,相關企業不得擅自收集、使用和保存使用者個人資訊。同時,全面推行真實身份資訊註冊制度,對APP軟體的上傳者、運營者和發佈者進行真實身份資訊驗證。嚴重違約者可被行業禁入。

    

 

 

APP亂象屢禁不止

    

訂票APP、掛號APP、打車APP、天氣APP……隨著網路行為由「桌面」移至「掌中」,手機APP應用海量出現。但隨之而來的,利用APP發佈虛假資訊、散佈網路謠言、竊取使用者隱私、進行非法行銷、傳播淫穢低俗資訊等違法不良現象也屢禁不止。北京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今年啟動針對移動惡意程式的專項治理行動,目前已通知11個應用商店下架了32個惡意程式。

    

 

 

不當使用個人資訊

    

與會專家指出,APP為使用者提供專業化服務時,需要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但有些APP隨意抓取使用者資訊,事先不向使用者講明,非法使用、出售個人資訊的違法行為也很多見。

    

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有人查了一下手機,裡面裝的軟體中有8個可以撥打電話,9個可以發短信,42個可以發彩信,12個可以讀取連絡人,10個可以讀取通話記錄,21個可以獲取當前位置資訊。

    

 

 

從事違法活動

    

有不法商家為了片面追求更多客戶數量,非法竊取手機通訊錄、連絡人資訊,通過推送促銷廣告資訊,引誘其他使用者加入APP。有的使用者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安裝了帶有「木馬」的手機APP,不法分子通過快捷支付功能實施銀行卡盜刷。

    

 

此外,網上盜竊、詐騙、網上敲詐勒索、利用網路非法傳銷等侵犯公私財物的案件呈多發趨勢。

    

 

 

違法開展新聞資訊服務

    

許多APP無視國家關於新聞資訊服務的資質管理法規,變相開展新聞資訊服務。

    

 

這些APP用戶端沒有法定資質和專業人員,隨便幾個人組成個運行團隊,只追求點擊量不顧內容。有的隨意更改標題吸引眼球,有的惡意篡改內容,故意駭人聽聞,混淆視聽,歪曲事實,嚴重侵害了公眾的知情權和公共利益。甚至有部分APP公然違反國家法律規定,利用「翻牆」、「盜鏈」等方式獲取和傳播境外非法來源資訊。

    

 

 

50餘家公司簽署公約

    

市網信辦主任、首都互聯網協會會長佟力強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網站總數達273萬個,功能變數名稱1915萬個,線民規模達6.32億,已成為線民數量第一大國和互聯網站數量第二大國。

    

 

目前,全國有APP應用商店378家,北京屬地的有129家,占全國的34%;在APP應用商店中,產品數量超10萬款的,全國範圍內共有22家,北京屬地就有6家,占27%。北京屬地擁有42萬家網站,五大門戶中北京佔據四家,搜索市場佔據九成份額,屬地主要網站日均頁面流覽量61億人次,是名符其實的「網都」。

    

 

 

昨日,包括千龍、新浪、搜狐、網易、百度、鳳凰、優酷土豆、奇虎360、小米、陌陌、京東等在內的50多家互聯網公司成為首批簽署《自律公約》和《承諾書》的成員單位。其後,本市屬地互聯網公司將陸續納入公約成員範圍,最終達到100%全覆蓋。

    

 

 

對於公約成員,首都互聯網協會將加大定期評議力度,對違約者視情況作出警告、行業譴責、列入黑名單、媒體曝光直至行業禁入處理。

    

 

 

企業承諾保護個人資訊

    

相關企業在《承諾書》中表示,未經用戶本人同意,不擅自收集、使用和保存使用者個人資訊。全面推行真實身份資訊註冊制度,對APP軟體的上傳者、運營者和發佈者進行真實身份資訊驗證,對擬上架的APP進行安全性檢測和合法性審核,確保APP公眾發佈資訊內容健康、可信、可追溯。

    

 

承諾書中明確,今後不預裝包含法律法規禁止和違反公序良俗資訊內容的APP。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產權,不製作、不上傳、不使用非法盜版侵權APP軟體。從事新聞資訊服務活動必須履行相關手續,取得從業資格。未經主管部門批准,不得發佈、轉載時政類新聞。

    

 

此外,堅持「誰運營誰負責」、「誰發佈誰負責」的原則。發現利用APP傳播違法違規不良資訊的,及時下架並向主管機關報告。對涉嫌違反治安管理或者刑事犯罪的,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不得收集與本APP功能無關的使用者資訊,收集、使用和保存使用者個人資訊時,應明確告知使用者使用目的及範圍。加強對使用者身份資訊、註冊資訊、網路行為資訊的保護管理,不出售、篡改、洩露或違法公開使用者個人資料。建立社會舉報投訴管道,公佈舉報投訴聯繫方式,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及時處理違法違規不良資訊。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