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兒變成箭靶 ! Uber 做錯了什麼?

   
2014-12-20

圖/取自網路寵兒變成箭靶 ! Uber 做錯了什麼? | 文章內置圖片

 

你有搭到免費的 Uber 嗎?自 2009 年於舊金山成立這家來自美國的科技公司,以 app、信用卡支付與創新的營運模式,把自己與傳統計程車行區隔開來,成功營造時尚奢華的形象,迅速在全球颳起黑頭車旋風,去年駛入台北之後,也馬上擄獲台灣人的心,特別是那些常被小黃司機惹怒的乘客。

 

魅力橫掃全球,創投資金洶湧而來,Uber 估值上看 400 億美金,雖在「分享」的美妙藍圖之下,潛藏監管問題與不公平競爭的爭議,在全球掀起傳統計程車產業大規模抵制。但是 Uber 象徵進步的形象塑造得深植人心,忠誠的擁護者反倒譏諷計程車業不思進取、痛批政府阻礙創新,主動捍衛這個便捷又高檔的服務。

 

在台灣,也一樣。儘管 Uber 違法招攬白牌車營運,類似其在柏林、巴黎接連被封殺的私家車共乘服務 Uberpop,多數網友的反應仍然站在 Uber 這一邊,無視萬一出了意外,可能求償無門的問題。

 

Uber 演繹了如何以精緻的產品與完美的品牌塑造「顛覆」世界,攏獲人心。然而隨著黑頭車鑽入大街小巷,卻也發生不少無可避免的意外事件。騷擾攻擊有之,強暴有之,死亡車禍有之,Uber 面對這些案件的態度卻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表面痛心疾首,卻藉平台之名企圖完全規避責任,直到輿論沸騰,才稍有作為。

 

就算暫時不去探究這些「計程車產業搞不好更嚴重」的問題,Uber 急速擴張的過程中,粗糙的公關危機處理手段,已在歐美引發反 Uber 浪潮,許多網友宣告停用 Uber app,#Uberfail、#antiuber 標籤蔓延社群網站。

 

前幾天雪梨發生劫持事件,Uber 車費大漲 4 倍被批得體無完膚,其實這並非完全錯在 Uber。因為 Uber 浮動機制經由演算法自動調整,如果大批使用者蜂擁打開 app 叫車時,系統便會自行判斷漲價,在該時段吸引更多司機載客。因此,像是聖誕夜、跨年或陰雨天,都有很大的機率坐到比平常昂貴數倍的車。

 

只是,若在危難時期,漲價即使在經濟學理論上看似「合理」,但缺乏社會集體患難意識,卻可能對品牌的形象造成重傷。況且 Uber 早在 2012 年底颶風桑迪(Sandy)侵襲紐約,已因漲價 2 倍被叮得滿頭包,今年初,又是在紐約,因暴風雪車費飆漲 8 倍。

 

儘管 CEO Travis Kalanick 一度仍以經濟供需理論——漲價是為了召喚更多司機——辯護,不過,抵擋不住洶湧的譴責聲浪,也擋不住媒體對 Uber 發災難財的討伐,七月 Uber 宣布妥協,承諾若因「非正常手段打亂」如恐怖襲擊或天然災害設置漲價上限。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