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靠邊站 Google投資靠牙刷?

   
2014-08-20

顧問靠邊站 Google投資靠牙刷?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片取自網路)

 

在過往,許多矽谷大型科技公司考慮併購標的時,都會仰賴投資銀行,藉由銀行扮演的顧問角色,去選擇自己的投資標的,但近期卻逐漸轉往由自己內部的發展團隊尋找目標、進行財務調查和談判條件,像Google即靠一套自訂的「牙刷測試」來尋找併購目標。

 

Google決定要不要花數千萬或數億美元併購一家公司時,執行長佩吉會要求併購案先通過「牙刷測試」,這這套測試的重點就在於「會不會每天用到?」和「有了生活會不會更好?」此測試不以評量獲利、現金流量、甚至銷售等傳統標準為主,強調用處高於獲利,長期潛力甚於短期財務利得。

 

不仰賴顧問的併購案正迅速增加。據Dealogic公司調查,今年美國科技業超過1億美元的併購案,有69%未僱用投資銀行,遠高於十年前的27%。

 

蘋果今年以30億美元買Beats時,專業交易顧問被晾在一旁;臉書3月以23億美元收購虛擬實境公司Oculus VR,投資銀行家也插不上手。Google去年花10億美元併入地圖業者Waze時,沒有一家銀行分到一杯羹。

 

科技公司與投資銀行漸行漸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許多科技主管認為,部分顧問業者根本不瞭解像Google和臉書這些公司在找什麼。

 

投資銀行對財務評估和談判可能很擅長,但對於評估處於成長早期的科技公司未必使得上力。以臉書為例,通常不收購已經很知名的網路品牌,而是藉收購來押注未來發展潛力的「績優股」,和填補技術缺口,因此動用矽谷創業家、主管和創投圈的關係已經綽綽有餘。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