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New健全體質做起 走穩每一步路

   
2013-06-22
許多企業在多元化發展之時,很容易流於不專注核心能力、顧此失彼,而導致投資失敗、主力產業也失去領先地位的結果。但老牛皮創辦人劉保佑,卻能成功整合資源,運用其長年在進出口貿易領域所累積的經驗,打造出品牌鞋業王國。


意外的投資 從鞋業門外漢挑戰品牌市場 

回憶起老牛皮La New 的創業過程,1999 年進入達達集團子公司派諾廣告公司、現任La New副總經理、與創辦人劉保佑先生共事超過10年的郭信誠說︰「這真的是個意外。」
原來,劉保佑主要從事家電、玩具等產品的進出口業務,事業重心在美墨邊界,當時玩具品牌叫「La Toy」、家電品牌是「La Tech」,產品市場主要在北美與南美洲,當時已經有了品牌概念,做得有聲有色。

「那時候,劉先生在越南有個合作夥伴,因為雙方有些債務關係,所以對方就將在越南經營的鞋廠分股給劉先生,就這樣迷迷糊糊地投入了鞋業市場。」郭信誠說。

起初,劉保佑在台灣經營的鞋子品牌名字很洋化、產品以皮鞋為主,朝向義大利高級品牌方向邁進,「但是那時候我們什麼都不懂,所以兩年裡燒掉很多錢。」郭信誠說,或許是憑藉著一股不服輸、堅持到底的決心,劉保佑並沒有因為這次失敗而退縮,反而重振旗鼓,於1998年創立La New品牌,再戰品牌鞋業。

拼品質 用與LV同款皮做皮鞋

這次的重生,在過去繳過這麼多學費之後,劉保佑掌握了經營品牌鞋業的兩大要素,一是產品、二是通路。
早期,台灣的鞋子品牌大多向工廠取得制式鞋模,然後請工廠依照設計圖生產,打上自家品牌,就能上市販賣了。郭信誠說︰「但劉先生認為︰商品如果沒有做出差異化特色, 很難在市場上生存,此外,商品也代表著對消費者的承諾,因此,當時La New 便決定要自行開模生產,並針對鞋子最重要的大底進行研發,做出防滑、抗震、舒適度高的大底,這才走出La New 的特色旗艦產品。」

這項決定,對一個資源不夠豐富的品牌經營者來說,可能是個風險,因為鞋子開模的費用相當高,每種楦頭、每半個尺寸都不一樣,但是,對於經營進出口貿易、又有玩具製造經驗的劉保佑來說,就是一種資源整合運用的智慧了。郭信誠進一步表示︰「La New 的鞋子,正因為有舒適的鞋底,讓消費者一穿就脫不下來,回購率很高。」

此外,La New 皮鞋的皮料,也是經過一番精心挑選,郭信誠說︰「我們透過全球各地貿易商的推薦,找到了英國一家老牌皮廠Pittards,當時要跟他們進貨時,他們連台灣是什麼國家、La New 是什麼樣的品牌都搞不清楚,不過,La New 現在已經是Pittards 排名前五名的優質客戶了!」這家皮廠出產的皮,好處在於水進不去、氣可以出來,就連知名品牌路易威登(LV)也選用Pittards 的皮料,無怪乎劉保佑曾自豪地說︰「LV拿它來做皮包,我們拿來做皮鞋。」
除了產品品質之外,通
路的問題,則是La New 需要面對的第二道關卡,郭信誠說︰「起初經營伊利歐品牌時,都是透過經銷商或店家下單銷售,產品在一片茫茫鞋海中無法突出,店員銷售時,也只會針對利潤高的鞋款推銷,每逢換季,就將所有鞋子退回總公司,庫存的問題也必須解決。」
於是,1998 年成立La New 之後,1999 年便開了第一家自有通路,透過經過教育訓練的店員,將產品的優點直接與消費者溝通傳達,果然打開了La New 的知名度,也獲得了消費者的好評語,郭信誠笑說︰「兩個月之後,店就一直開下去了!」

2001 年,則是La New 的另外一個嘗試,透過電視宣傳,告訴消費者穿好鞋的重要性,這種機能性說明的廣告,將La New 品牌知名度再推升一層,「當時台灣鞋業品牌並沒有打廣告的前例及預算,但劉先生堅決這樣做,因為他認為︰這麼好的產品就是應該告訴消費者。」郭信誠說。

年輕化 擺脫LKK才穿La New的形象

雖然La New順利將「機能鞋老牛皮」的形象深植消費者心中,卻也讓穿La New 鞋的消費者逐漸往中高年齡層靠近,郭信誠說︰「主要是因為La New 以男鞋為主,時尚變化本來就少,加上若強調機能,難免無法兼顧設計感。」
針對這點,La New 則秉持著講求機能舒適性的理念,以建置自家設計團隊或與國外設計師合作的方式,將年輕化、時尚感的系列逐漸架構起來;此外,並以時下最流行的「樂活」為概念,推出機能性運動休閒服飾產品,並將店面塑造成咖啡吧,用「邊喝咖啡邊選鞋」來走出獨特風格,與年輕族群靠近,郭信誠進一步表示︰「轉型不止如此,你會看到在La New店面還賣電器、賣音響,這就是我們將劉先生原本事業體的產品再整合回來,希望透過一種複合式的店面,來滿足消費者各種需求。」

2009 年,劉保佑的事業版圖,從鞋子到運動休閒服飾,再到旅行社與休閒俱樂部,甚至在汐止總部附近,開了一家Lamigo 婚宴廣場,我們問︰做這麼多與本業不相關的事, 劉保佑先生難道不害怕嗎?郭信誠說︰「在我看來,劉先生是一個充滿熱情好奇的人,只要他決定投入一件事,就會全力以赴,不斷地修正、改變、再試驗,這種不斷創新的精神,會成功絕對不是意外!」


「La New」—這個台灣耳熟能詳的氣墊休閒鞋,可是不折不扣的台灣自創品牌,成立僅十年的時間,La New目前全國各地銷售據點數高達307家,為國內門市家數最多的鞋類商品連鎖店。由於品牌以健康及舒適為主要訴求,並堅持高品質與合理價位,使得La New不僅締造台灣自創品牌的成功經驗,更打造出國內皮鞋連鎖王國之版圖。

1996年成立的La New,為「達達集團」旗下的「老牛皮國際公司」之自創品牌,這是以製造、銷售專業氣墊鞋為主,並標榜健康、舒適的鞋品品牌,集團創辦人為現任董事長劉保佑。

劉保佑先從玩具產業起家,後來跨足電風扇、製筆等。至於為何投入製鞋產業,是因為當年要幫助朋友的緣故,劉保佑決定接下朋友在越南的鞋廠,一開始雖然曾經虧損2,000萬元,但他並不氣餒,除了決定增資1.2億元把鞋廠規模擴大之外,還自創品牌成立了La New。

品牌名稱來自蟹螯

La New品牌名稱是怎麼來的?原來是劉保佑有一次與朋友聚餐,把螃蟹的大螯拿在手中準備享用,突然發現被拉開的大螯,形狀很像英文字母N,而這個N字馬上讓他聯想到New這個字,心中一閃而過的念頭「哪!New」,就成為後來La New氣墊鞋的品牌名稱。

對於選擇自創品牌一路,劉保佑認為,光靠代工生產製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不斷削價競爭下,實際獲得的利潤少得可憐,若要擴大企業利潤,就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品牌,而非只是代工。此外,產品通路也是重要關鍵,劉保佑創造了La New品牌後,並積極在全國各地展店,設立直營門市。

氣墊休閒鞋 區隔市場

不過,有了品牌和門市通路據點之後,真正能夠決定銷售成績和營收獲利,還是落在產品的本身!首先,在產品定位上,隨著國人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對個人健康也越來越重視,La New即以健康功能導向的氣墊休閒鞋為主要訴求,並與國內其它鞋業產品做出市場區隔;結果,這項策略精準的打中台灣鞋品市場靶心,成功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很快就在市場建立口碑。

其次,在產品品質上,La New則使用最頂級的材料與嚴謹製程,並獨創雙層波浪PU氣墊,來達到良好之避震效果,並且採用全牛皮,透氣性佳,能保持鞋內的舒適乾爽。老牛皮國際行銷主任黃靜瑜表示,為了要讓每一雙國人的腳「穿上La New,呼吸自由的空氣」,La New不盲目追逐流行的腳步,以舒適、健康的原則打造La New的每一雙鞋。

第三,在產品價位上,La New採取中高價位,要讓消費者以中等價格購買到高等價格的產品,老牛皮國際強調,要用合理的價格,打破進口休閒鞋高不可攀的屏障。

想打折 請等熊隊封王

基於對品質的堅持與自信,La New堅持「全年不二價」原則(除慶祝La New熊職棒隊,獲得季冠軍等特殊因素 )。黃靜瑜指出,若為了配合折扣活動或專櫃抽成,刻意把價格提高,最終還是消費者受害,因此,La New清楚明白地標示鞋品售價,讓民眾瞭解「一分錢一分貨」的價值,不必擔心買到「貨不真、價不實」的鞋子。

在經營規模方面,老牛皮國際去年營收為35.54億元,稅後淨利1億2900萬元,每股純益1.96元;根據統計,國內鞋品專賣店市場銷售金額約為400億元,以老牛皮去年營收來看,市場佔有率接近9%。

不過,受到卡債風波民間消費衰退之影響,La New去年營收成績,不僅未達原本預定目標40億元,且較前年營收呈現微幅衰退;為了推動股票上市,老牛皮正在推動店群整合,關閉或移轉效益過低的門市,以改善獲利狀況。

老牛皮副總經理郭信誠分析,若只是為了提高營收數字,可以選擇繼續展店、擴大門市數目,但這對實質獲利並沒有幫助,因此,未來將不拓展國內門市,而是以提高獲利為主要目標。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