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都在擠時間路跑 還在等甚麼

   
2015-01-15

 

跑步潮如病毒般,正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蔓延,儘管每週抽出六七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付諸跑步對他們而言是件很奢侈的事。這個站在財富頂端的群體,也常常是內心最不安的一群人。他們遊走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在紛繁的要素中抉擇,在人性的弱點中洞察、攫取商機,他們大多超負荷工作,卻必須時刻精神充沛,鬥志昂揚。某種意義上,跑步給了他們一個自我調整的時空。

 

 

地產圈的幾位悍將如多米諾骨牌般推倒,在鬱亮的「高壓」下,毛大慶不得已開始練習跑步;在毛

聯想集團副總裁魏江雷每週要跑50公里左右,湛廬文化總經理陳曉輝有3小時56分的馬拉松跑成績,探路者創始人王靜,跑完了霧霾中的10.19北京馬拉松。這份企業家跑步的名單可以拉得很長。

 

 

摩根大通企業競跑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北京馬拉松賽的3萬名額,2010年歷時兩個月方報滿,2011年5天即報滿,2012年縮短至4天,而2013年報滿則只用了13個小時。2014的揚州馬拉松,報名通道剛剛開通6個小時,3.5萬人的名額便被全部報滿。

 

 

在搖號買車、吃飯等位、買房限購之後,跑步的名額也晉級成了一種稀缺資源。

 

 

跑步為何熱了?你為什麼愛跑步?把這個問題拋給那些跑在路上的人時,有深沉的回復說「跑步是嘈雜世界中為數不多的可以自己與自己對話的安寧時刻,跑起來就放空了」,有萌萌噠回應說「跑出了人魚線,感覺挺好的」,有陶醉的回答說「跑步讓人身心得以雙重舒緩,所以上癮了」。

 

 

這些各得其所的答案,讓人想起33歲開始跑步的村上春樹那句名言「跑步無疑大有魅力: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有效地燃燒——哪怕是一丁點兒,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質,也是活著一事的隱喻」。

 

 

賭說「靜總這次一定跑不下來,或者中途棄賽,或者跑到30公里後只能走下來」。

 

10.19的北京,霧霾蔽日,不少朋友勸王靜棄賽,她自己也犯起了嘀咕,「這麼傷身體,有必要跑嗎?」最終,王靜沒有拗過內心那個「這是我的第一個全馬」的聲音,戴著口罩上了賽道。跑了5公里後,她被口罩影響得有點兒呼吸困難,只能摘下這道防護赤膊上陣。

 

 

 

跑道掘金

 

生活方式的改變總是攜帶著商機而來,以及,新的獵食者。

 

對於近年來在國內市場已整體陷入業績瓶頸期的運動品牌們,跑步熱無疑帶來了福音。馬拉松的全套入門裝備—跑鞋、壓縮褲、吸汗襪、防風鏡、頭巾、背包等,預算通常會超過5000元。其中最為重要的跑鞋,壽命通常為1000公里,如果頻繁地使用同一雙跑鞋,平均3個月就要反覆運算。多數的跑者,會選擇多雙跑鞋輪流穿。跑步圈子裡,還針對一個人擁有跑鞋的多少,有了「螃蟹」和「蜈蚣」兩種戲稱。

 

 

這僅是傳統的產品線。新入場的獵食者們無意競逐大鱷們已牢牢盤踞的賽道,他們要爭奪的是,與跑步相關的智慧設備與社交行銷。

 

 

早在2010年,幾乎與智慧穿戴概念同步,耐克與阿迪即推出了嵌入晶片或訓練系統的跑鞋,可對跑者的距離、步頻、步速、心率等等進行即時監測。

 

 

但此時,他們的對手已不是對標多年的彼此,而是遠處推出了智慧手環的小米以及小米們。相對于專業的智慧裝備跑鞋,智慧手環占盡了互聯網行銷時代的先機—低價、炫酷、簡易、功能集成,熟悉行銷規律的互聯網更是把手環炒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當跑者們奔跑時,他們在想什麼?這是個文藝范兒的,又可以無限延展的問題;而跑道周邊的掘金者在想什麼,卻是個想像力無限又清晰的問題。跑道上的人,最享受的是跑步中的「放空」狀態,而資本卻從跑者的「放空」中,窺見了滿滿的商機。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