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副品牌 增加品牌優勢

   
2014-06-25

善用副品牌 增加品牌優勢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片截自網路)

 

強化B2B品牌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將「獨立品牌(子品牌)組合」轉化為「附屬品牌(副品牌)組合」。

 

P&G就是獨立品牌組合的典型例子,產品系列皆採多元品牌,消費者並不太瞭解諸多產品品牌與P&G的關係;附屬品牌組合則是所有的產品或服務都使用同一品牌,例如維京集團的產品或服務皆冠上維京之名。

 

副品牌組合推出的新產品從屬於企業品牌,比較容易獲得消費者接受與認知。此外,成功的副品牌對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有很大的助益,需慎用副品牌組合的品牌策略。

 

倘若品牌策略到位,就應讓企業品牌和新產品或服務產生連結,以提升企業的信譽。然而副品牌組合策略本來就存在風險,倘若其中有一品牌不慎造成負面評價,極可能會波及到企業其他的品牌組合。聯邦快遞就是從獨立品牌組合逐漸轉化為副品牌組合的成功案例,並透過轉化副品牌組合方式,強化了企業品牌的優勢。

 

「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利浦‧科特勒與市場行銷學副教授瓦德馬福沃契(Waldemar Pfoertsch)認為,很多企業都對「品牌」產生很大的誤解,都以為做品牌只適合B2C企業,不適合B2B企業。這兩位大師強調,B2B企業欲在全球化市場中凸顯企業價值,就須積極推動企業品牌化,例如杜邦、西門子等B2B標竿企業,都因進行全方位品牌化策略,從而獲得具體成效。

 

從市場競爭力而言,問題不在於「做品牌」或「不做品牌」,而是在於如何使用品牌。

 

一般來說,B2B企業的專業性高,目標對象的顧客較為有限,顧客的採購決策及採購行為較複雜,鮮少採平面或電子等大眾媒體廣告來進行宣傳。對B2B企業來說,宣傳推廣不僅被視為沒有必要,且被認為不見得有效的作法。其實,當前隨處可見B2B企業透過廣告進行宣傳,例如GE、INTEL或是IBM等。這些企業已經從幕後邁向前台去面對消費者及顧客,訴說哪些知名品牌的關鍵零組件是由他們所提供的。 

 

購買消費性產品的消費群分布寬廣,這些消費者掌握到的產品資訊非常有限,購買產品的決策偏向感性,相對不理性。因此,B2C企業行銷產品需透過「品牌」來傳遞資訊;B2B企業常被認為與「品牌」的關連性不強,普遍認為B2B企業銷售的工業產品與B2C行銷的消費產品,基本上是不同的。 

 

工業產品以原材料、零組件或其他形式呈現,面對的顧客較集中且數量少,這些顧客對工業產品的品質、技術指標和價格行情等,具備專業知識或技術,可以說都是該行業領域的專家。這群專家熟悉企業處理交易能力和流程,採購產品決策非常專業,理性淩駕感性,因此B2B企業自然而然較不重視「品牌」。 B2B市場不僅整個銷售流程複雜冗長,涉及相關決策者眾,所需決策時間較長,面對理性與專業採購流程帶來的挑戰比B2C市場艱鉅。【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