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起來了 上海卻不見了

   
2015-04-20

互聯網起來了 上海卻不見了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上海為什麼出不了BAT?上海互聯網產業集體沉淪了?在上海喝一杯創業咖啡為什麼這麼難?以百億美金的估值劃一條線,過線的互聯網公司有BAT、小米、36、唯品會,一家上海公司都沒有。

 

2015年,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提出,要將上海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時下對上海而言,互聯網不僅是代表中央經濟思路的大熱概念,亦是推進打造科創中心的關鍵抓手。韓正曾多次對官員提及互聯網新技術對上海的影響,其急切之情溢於言表。

 

 

首個「大學生創業基金」

 

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下面簡稱「基金會」)成立於2006年,是由上海市科委、教委和復旦大學、交通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共同出資成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鼓勵支援這四所高校的大學生創業。

 

據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6年開始,政府每年給母基金投資1億元,已經連續投資了9年,基金會投資的物件也逐漸擴大,如今面向全球大學生,包括牛津、劍橋、鹿兒島大學等世界各地高校的畢業生在上海創業,只要是在畢業5年之內,都可申請基金會的天使基金。

 

在基金會投資的專案中,互聯網是當仁不讓的創業大戶。該負責人介紹,2014年,基金會一共投資了239個項目,投資金額達5000多萬元,其中大概有40%左右的企業是在互聯網領域創業,「基本上每一波互聯網浪潮,都有一大波創業者跟隨,SNS、App、團購、互聯網金融、智慧硬體都有,但真正活下來的,也只有這個行業的領頭羊。」

 

 

喝一口海派創業咖啡

 

在北京開創業咖啡廳,開一家火一家,但在上海則是開一家倒一家。

 

2012年,IC咖啡生於上海張江高新科技園區,基於「做圈子」的初衷將IC產業鏈上的大佬、創業者、資源方等聚集起來,算是全國業內最有名的「上海圈子」。

 

目前,已經有10個創業團隊簽約,準備入駐浦東創業中心·IC咖啡芯家園,主要集中在移動互聯網、積體電路、智慧硬體這三個創業方向,這也是基於IC咖啡多年培育的產業鏈資源。

 

「每個城市都有它的性格,比起北京瘋狂創業,包裝造勢的互聯網思維,上海顯得更加務實,不會故意製造融資和估值上的泡沫,但在互聯網時代,這種性格是比較吃虧的。」IC咖啡CEO王欣宇認為,在上海創業之所以慢,是源於它的性格。

 

 

「產業互聯網」或是機會

 

創業氛圍不僅僅是由城市的性格所決定,資本、政策支援自然也會起導向作用。上海的資本應該放下身段,跟上萬眾創業的步伐。

 

生活類O2O、互聯網金融,上海的下一個盛大到底在哪裡?上海市科委高新處副處長肖菁認為,互聯網時代正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隨著移動終端、雲計算、大資料的處理能力逐步加強,互聯網將步入改變企業運維方式與服務模式的時代,各傳統產業如製造、醫療、金融、交通、教育正逐步呈現互聯網化的趨勢。「『互聯網+』所需的生態鏈在上海已經形成,未來將大有可為。」肖菁認為,這是一條適合上海的互聯網之路。

 

上海的「大政府」作風恰好適合做前瞻性的研究,基於底層架構的創新,比如:大資料、征信、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這些項目可能在短期內並不能帶來收益,但從長遠來看是極有意義的。

 

一般這些前瞻性的基礎研究,都是放在高校、研究院這樣的機構裡做。畢竟上海是高校集中之地,有復旦、交大、同濟,至少高素質人才是不缺的,政府需要幫助將這些人才的創新成果商業化。

 

在美國,就有一部《拜杜法案》來專門解決研究成果商業化中涉及的問題。美國的無線充電技術已經可以同時為多部電視機、手機隔空充電,而這個項目的領軍人物就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他現在已經出來開公司。

 

上海不適合創業,但可以創新。創業是解決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而創新則是開闢新的疆域。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