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瀕臨絕種 老藝人去世、商業接軌不足

   
2017-02-19

文‧葉子申

民間藝術瀕臨絕種 老藝人去世、商業接軌不足 | 文章內置圖片

 

提及莊晏紅,很多人並不陌生。她是閩南木偶表演藝術名家、閩南語歌手,也是廈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多年來,她一直致力於傳承布袋木偶戲。由她帶領的「弘晏莊木偶藝術館」,早已成為廈門的一張文化名片。近年來,在布袋木偶戲表演之餘,她也開始投入大量精力,從事廈門民間文藝的挖掘與保護工作,頻頻為本地的民間藝人發聲。


「我從小生長在漳州的民間木偶表演世家,小時候,父親要養活一大家子以及木偶劇團,各種活都接。」莊晏紅說,那時,他們經常要推著板車,沿路一站一站地演出。沒有旅館,大家就在舊戲臺上鋪上稻草,將就著睡上一晚。有時入宿鄉下的小旅館,被子一拉開,跳蚤直往身上爬。也是從那時起,她就許下心願:一定要尊重並保護民間藝人。


2002年,莊晏紅調動工作到廈門。從那時起,她就經常下基層,遍尋廈門的民間藝人,瞭解他們的生存情況。莊晏紅說,在廈門,閩南歌謠、歌仔戲、高甲戲、南音、民間陣頭等深受廣大民眾喜愛。但因為各種原因,這些民間文藝面臨著「斷層、碎片」的狀況,很多較邊緣的閩南民間藝術,更是瀕臨絕種與消失,搶救、保護成了當務之急。2005年,莊晏紅牽頭成立了廈門民間文藝家協會,「目的就是希望保護這些民間藝術」。


成立協會 創新一代文藝復興


協會成立後,莊晏紅成了大忙人,作為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她大事小事都親自上陣。「很多民間藝人年紀都很大了,資訊又不通暢,很多展覽沒辦法參展,我就幫他們報名,幫他們策劃展覽。」莊晏紅說,有一回,廈門老藝人蔡水況要去福州開會,時間緊,民協無法派車,她乾脆自己開車,送他過去。這些年,因為忙於幫扶民間藝人,莊晏紅甚至錯過了不少參評獲獎的機會。但她對此毫不在意。


2008年,在莊晏紅的推薦下,廈門民協主動組織、編排海滄區非遺保護單位表演的大型抬閣《大道慈濟》,參加中國大陸民間飄色(抬閣)藝術展演,結果獲得銀獎。2009年10月,廈門民協選送廈門非遺漆線雕《九龍球》參加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評選,並成功獲獎。2013年,莊晏紅親自上陣,參與組織、編導「集美弄龍陣頭」,最終該節目獲得中國舞龍展演金獎,並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即便做了這麼多,但在莊晏紅看來,還遠遠不夠。「我希望,未來能號召更多人以及政府相關部門來關注老一輩民間藝人,讓他們重獲社會重視,讓本土民間文藝進一步傳承發展下去」。


(以下為記者專訪莊晏紅記錄)
問:您對廈門民間文藝的現狀怎麼看?
答:明清以來,廈門就一直是閩南文化的彙集地、傳播地,留存了大量的民間故事、閩南歌謠、閩南方言諺語和歇後語、戲曲、民間舞蹈、民間陣頭、民間美術、民間工藝,還有民俗、婚俗活動等。本地的民間文藝種類多樣,有屬於國際一流、本土優秀的藝術門類,也有瀕臨失傳或已不見的種類。
問:本地民間文藝最活躍、最受社會歡迎的有哪些?
答:南音、木偶戲、高甲戲作為表演類演出最多。高甲戲一年有近200多場的廟戲;南音獲評世界遺產,各個南音社長期都有活動;木偶戲也作為旅遊演出、會議接待演出。此外,木偶戲作為廈門藝術學校專業,在廈門小學校本課程、學校興趣班進行了傳承推廣。這三個閩南民間藝術已成為廈門閩南文化的名片。漆線雕、影塑、珠繡、漆藝作為來廈門必須瞭解的工藝品、旅遊紀念品和贈送的禮品,也已名揚海內外。


問:民間工藝有哪些發展存在危機?傳承人的現狀如何?
答:廈門地區民間工藝的人才以中年骨幹為主,從業的年輕人卻很不夠。同時,閩南皮影、民俗彩繪、紙紮、花燈、竹編已瀕危。蓮花褒歌由於沒有對歌的原生態環境,除現有50歲左右的歌者外,已無法傳承,沒有傳承人,學習苦待遇差,接班年輕人少。


問:為什麼會有人才斷層?
答:有一個民間藝人,是做銅板雕的,他曾花了4年多時間,打造了一個「清明上河圖」的銅板雕,藝術性很高,卻沒有市場,至今還生活在貧困線上。看到他的情況,更少人願意去接班了。
再如戲曲、雜技等領域,人才培養週期長,而且非常艱難,一般必須從十幾歲就開始學習練功,唱、念、做、打樣樣都得練,沒有十幾年的勤學苦練很難成才。此外,戲曲演員待遇差,家長普遍不願讓孩子學戲,而讓孩子來學習戲曲、雜技的大多是城鎮、農村家庭,但對他們來說,學費又是沉重的負擔,所以藝術學校招生困難,戲劇人才培養堪憂。


問: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如何?有哪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答:大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受地域與方言限制;民間力量極少介入;政府關注與投入遠遠不夠。呼籲政府出臺手工業小微企業政策性補貼。


問:本地民間文藝與商業關係如何?
答:本地民間文藝與商業接軌不多,保護民間文藝應多項措施並舉。


問:您覺得,在保護傳承民間文藝方面,廈門應該怎麼做?
答:首先,搶救本土優秀民間文藝。民間文藝的保護工程,不能只停留在填表造冊、收集文字。隨著老藝人相繼去世,有些民間藝術已不再在民間流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外來文化的衝擊,本土民間文藝就逐漸缺乏傳承人。建議文化部門掌握各地的重點藝人,有目的地去依靠老藝人帶班示範,傳授表演技藝。有些藝人年歲已高,可口頭指導,儘量去保持其藝術形式的原貌,不讓其失傳。
第二,建議撥出部分資金,分批對重點專案民間藝人給予一次性藝術補貼。這項措施能讓老藝人真切地感受到關心和鼓勵,使他們樂意傳承、樂意奉獻。我們不僅要搶救、收集民間藝術精品,更要培養民間藝術新的傳承人。
第三,定期舉行本土民間原生態音樂舞蹈展演。通過展演的形式來啟動原生態的藝術,從而保護、發現人才,鑄造品牌。
第四,鼓勵和扶持具有專業能力的藝術家組建各類民間藝術團體,對本土民間藝術進行保護、包裝、創新和發展。依靠社會力量,實施廈門的民間文藝保護工程。對外宣傳廈門特色文化,打造廈門本土文化品牌。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