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患者怎麼吃才健康?

   
2013-06-17
文/陳彥成

腎臟病患者怎麼吃才健康?
掌握「低蛋白飲食」原則,吃得營養又健康

「飲食」對於腎臟病患者病情的控制,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腎臟病患者應該怎麼吃?專業營養師建議,把握「低蛋白飲食」原則,就能吃得營養又健康!

★平日飲食注意蛋白質的攝取
腎臟病患者平日飲食,應注意不過量攝取含澱粉、脂肪及蛋白質所提供熱量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質食物。由於引起尿毒症的尿毒物質,是蛋白質的代謝物,必須限制蛋白質的攝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質如果限制太過於嚴苛,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對身體反而有害。
一般來說,隨著病程期數的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應逐漸減少,但仍應根據個人營養狀況略做調整。一般而言,腎臟病第2~3期,每天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8克,等到進展到第4~5期時,則減少至每公斤體重0.6克。

★聰明選擇飲食脂肪來源
腎臟病患者除了需注意蛋白質的攝取,脂肪攝取量也應該降低,選擇低膽固醇、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為主要飲食脂肪來源,並避免肥肉或內臟類食物;同時,多吃高纖、低熱量、低脂肪且易有飽足感的食物,並避免糖果、餅乾、巧克力、飲料等食物。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所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Omega-6和Omega-3型最為重要,有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粥狀硬化、降低血栓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等功效。食物來源包括:橄欖油、葵花油、玉米油、黃豆油、芥花油、菜籽油、魚油、杏仁、花生、胡桃、腰果、栗子等。

★低蛋白飲食,有益腎臟健康
慢性腎臟病患者,應該攝取限量的蛋白質,過量的蛋白質會增加蛋白尿的產生,進而加重腎臟負擔,採行「低蛋白飲食」能有效減緩腎功能衰退的速度。
究竟什麼是低蛋白飲食?許多人以為少吃魚、肉、蛋、奶類就是低蛋白飲食,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事實上,魚、肉、蛋、奶類等所含的是「高生理價值蛋白質」,是進行低蛋白飲食時必須攝取的,至於豆類、麵筋、堅果類等所含的是「低生理價值蛋白質」,食用過多體內可能會產生含氮廢物,容易引起頭暈、倦怠、嗜睡、貧血、精神不濟等尿毒症狀,反而增加腎臟的負擔,不可不慎。

★足夠的熱量,可減輕腎臟負擔
「低蛋白、高熱量」飲食,可防止身體分解蛋白質以獲取能量、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也能維持日常生活的活力,保護腎臟效果更理想。在食用高生理價值蛋白質的同時,建議補充蛋白質含量極低的低蛋白質澱粉製品,如:米粉、冬粉、太白粉、玉米粉等,並搭配以植物油來烹調,以增加熱量的攝取。


更多相關資訊請參考:http://www.humanbooks.com.tw
圖片版權: Copyright (c)http://www.123rf.com 123RF Stock Photos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