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偏食主因:外食、親子互動差

   
2015-03-17

兒童偏食主因:外食、親子互動差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油炸物、飲料、甜點等零食營養低、熱量高,但根據兒盟調查指出,5成6學童每週吃3天以上的零食,近2成4更是每天吃零食,2成6還把零食當正餐吃。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2015年兒童飲食習慣調查,調查於去年12月22日到今年1月20日間,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1440份,在97%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值為正負3個百分點。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17日)公布兒童飲食習慣調查結果,統計發現,台灣學童最不喜歡的食物,前五名依序是苦瓜、茄子、芥藍菜、山藥和青椒,全都屬六大類食物的「蔬菜類」,因此調查也顯示,7成2的小朋友飲食不均衡、1成兒童有偏食問題;兒福聯盟呼籲家長再忙也要與孩子共餐,才能掌握小孩的飲食習慣。

 

最新「兒童飲食習慣調查」,有近1成兒童有偏食行為、7成2兒童已經出現飲食不均衡情形,最不喜歡的食物上榜前5名則都是蔬菜類,分別是苦瓜、茄子、芥蘭、山藥和青椒,原因與「食物味道很噁心」有關。兒福聯盟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生進行飲食習慣調查,結果有68.5%的學童不喜歡吃苦瓜,5成以上的人不愛茄子,4成多的小朋友不太吃芥藍菜、山藥和青椒。

 

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將近4成的兒童在用餐時,會把不喜歡的食物挑起來不吃,而且有7成多的受訪者沒有每天都攝取到六大類食物,以致飲食不均衡。5成6兒童每周有至少3天會吃零食、2成6兒童曾把零食當正餐吃,包括油炸食物、零食及含糖飲料等,曾把零食當成正餐吃的孩子偏食比率達1成8,是不會將零食當正餐孩子的兩倍,飲食習慣令人擔憂。

 

兒童飲食習慣普遍不佳,與外食多、與家人共食少、親子互動差3因素有關,一周外食6天以上的孩子偏食比例最高,是每週外食2天以下的1.5倍;一周和爸媽共食不到3天的孩子偏食率也較高,與爸媽共食氣氛越緊繃,孩子越偏食。影響兒童飲食的三大因素,包括外食多、共食少、親子互動差;提醒家長要能營造輕鬆的共餐環境,進而改善孩子的偏食行為。

 

兒福聯盟提出「健康寶貝333」計畫,也就是每週最少3天親子共食、每次用餐30分鐘以上、每餐至少3菜1湯營養均衡,讓孩子吃得更健康、愉快。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