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牌大動作 Fitbit如何對抗蘋果

   
2015-05-29

小品牌大動作 Fitbit如何對抗蘋果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Fitbit成立於2007年10月,總部位於舊金山,由James Park和Eric Friedman聯合創辦,Park擔任該公司CEO,Friedman擔任CTO。目前該公司擁有579名員工,其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多個分公司,其中國分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已經過5輪融資,共獲得了8300多萬美元的資金。

 

 

截至2015年3月31日,Fitbit售出了超過2080萬隻裝置。在過去4年,其銷量、營收都呈至少200%的高度成長狀態,並且在從去年開始轉虧為盈。2011—2014年間淨利潤(淨虧損)分別達到淨虧損430萬美元、淨虧損420萬美元、淨虧損5160萬美元和 淨利潤 1.318億美元;而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分別為淨虧損400萬美元、淨虧損240萬美元、淨利潤 7900萬美元和 淨利潤 1.91億美元。

 

 

很難相信這是一家可穿戴品牌取得的銷售成績。雖然可穿戴從熱炒概念到現在已經四五年了,但迄今缺乏「熱銷品」,缺乏被稱為「must to have」或「殺手級」的功能或應用。Fitbit能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或許連涉及可穿戴領域的大廠牌如三星、微軟、谷歌甚至是蘋果都要羨慕,何況是那些新創品牌。

 

 

Fitbit是最早進入可穿戴領域的新創品牌之一,和Nike+、Jawbone、Pebble幾乎是前後腳(Nike+後來退出智慧手環硬體市場,專注運動應用程式的開發)。而它的市場表現最佳。根據NPD Group的統計數據,2014年Fitbit裝置按照美元計算佔據了健身活動追踪器市場68%的比例,比2013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無論是Jawbone、還是稍晚一步的Garmin、Misfit等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均受到了Fitbit擠壓。

 

 

這跟Fitbit豐富的產品組合有一定的關係,它目前在售或即將發售的產品包括了我們開頭提及的除了Force之外的新老產品,價格涵蓋了60—250美元的市場。相比較而言,Jawbone、Misfit這些新興品牌的產品卻相對單一。

 

 

從CES 2013上推出Flex開始,Fitbit開啟了自己的智慧手環模式,2013年10月份推出了第二代智慧手環Force,2014年年底推出了Charge和Charge HR智慧手環,這種產品發布節奏保證了使用者有固定的期待。

 

 

通過這些具體的比較,你可以看到,全平台支援對於一個品牌的塑造和普及,尤其是發展前期多麼重要,它可以讓一個品牌從小眾走向流行,並幫助這一領域增強關注度。

 

自從Apple Watch上市,將人們的關注度聚焦到智慧手錶上,而智慧手錶和智慧手環的功能重疊度很高,並且人機交互性更強,這對包括Fitbit在內的可穿戴新興品牌顯然更具威脅。雖然Fitbit順勢推出了Surge,但是由於並未全面上市,市場表現還有待考證。

 

 

同時,在中國市場,本土品牌對Fitbit構成了更加嚴重的威脅,比如華為、小米、中興、OPPO等,無論是在價格和在地化方面都要更具優勢,尤其前兩者。而在可穿戴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市場,而中國市場對於Fitbit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其積極佈局中國,全線品牌鋪貨中國市場就可以看出來。但是在在地化經營方面,它還存在一些障礙。

 

 

目前還無法進一步得知Fitbit的具體上市時間和估值,它在健身追踪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Jawbone去年曾尋求80億美元估值,不過後來不了了之。那麼,Fitbit能成為下一個80億美元的公司,甚至成為百億美元的公司嗎?

 

 

不管估值多少,它有可能成為首個正式上市的可穿戴品牌,也給其它可穿戴新創品牌帶來了希望,但也製造了一個很高的標準和入市門檻。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