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為技術密集 蔡:要讓年輕人有機會

   
2014-05-15

 

轉型為技術密集 蔡:要讓年輕人有機會 | 文章內置圖片(圖片取自網路)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台灣產業創新創業在過去的30年,曾帶領著我們由勞力密集,提升為技術密集,未來仍是台灣經濟進一步轉型關鍵。想讓年輕人有更多的創業機會,改善創投環境,讓創投引入資金與技術,刻不容緩。」

 

1970年代之後,全球創新模式改由創投資金啟動,包括YouTube、PayPal與Google在內,創投資金的支持,在網路創業扮演重要角色。高科技產業的破壞性創新,讓美國在全球經濟取得持續領先地位。

 

回顧國內狀況,當初創投在2000年投資金額還有308億元,其中,種子期和創建期的早期投資,就占了125億元。但到2011年時,創投投資金額只剩65億元,投資在早期投資部分,更僅有9億元,創投業進入低潮期。

 

發展高科技新創事業,必須借重人才、技術、市場與資金,打造出完整的新創體系,但台灣新創事業資金取得困難,連工研院技術這麼先進,在找尋資金上也遇到很多困難。

 

政府設立創櫃板,國發基金也成立了支持新創事業的天使基金,不過,新創事業在技術入股緩扣所得稅、研發替代役、國際人才引進,與公司控制權模式與國際接軌等議題的配套措施,仍有待法規鬆綁。

 

產業轉型關鍵在技術,但技術並非說有就有,而是需要長期經營,目前學術界雖有技術研發,但僅止於發表論文,政府提供經費補助學術機構研究,卻無法跨越從技術到量產這段「死亡之谷」。很多新領域,廠商可能對新技術不熟悉,擔心可能有風險,而不願接受技轉。

 

過去是時代造英雄,政府昔日提供經費、土地與人才給業者,但現在時空環境不同,國內年輕人具備熱情、創新與創業精神,是可貴人才,科技大老們應給予機會,提供資金協助並指導年輕人創業,年輕人有機會,台灣也才有機會。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