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創業 融資的多崩潰的也多

   
2015-03-15

學生創業 融資的多崩潰的也多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如今「創業者」這個標籤已經或多或少有了些「潮人」的感覺。年輕人去創業,能獲得的幫助和支持越來越多,政府學校能給你各種優惠和政策,創業圈子裡能找到同道中人,風投忙不迭追著那些靠譜的項目和團隊。大環境下,創業越來越熱,門檻越來越低,剛畢業甚至還沒畢業的大學生,拉幾個同好,撩袖子開幹的越來越多。

 

熱潮的背後也有暗礁。有不少學生創業團隊突然就崩了。劇情類似:三四個同校或者同班的好夥伴,都想做點事情,又有技術和產品能力,組隊就開始做了。大家都是學生,互相之間關係也簡單,股權分配上基本就是平分了。這個看似合理的決定卻給後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創業初期,大家啥都沒有的時候,股權不重要,先把產品做出來再說。做出產品原型拿到投資開始擴張之後,問題就來了。平分股權對公司日後的管理和發展是不太理想的架構,通常還是得有一個 CEO 去占大頭。這就意味著原本兄弟連性質的創世團隊,必須分出個老大老二老三了。這個過程進行的順利還好,如果 CEO 在和團隊其他成員溝通時,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過高估計自己做出的貢獻,很容易造成內部不和。

 

換個角度看,有些負責產品和技術的聯合創始人也會有這種想法:「最開始大家是好兄弟所以一起創業,這三個月我辛辛苦苦寫了三萬行編碼,你就出去喝喝茶聊聊天,現在拿了錢你就說你要當老大,拿大頭,憑什麼?」

 

雪上加霜的是,有些投資機構還會「積極推動」這一過程,比如誇讚年輕的 CEO 是個「不世出的選手」或者「未來的某某某」,將來一定會做出一番大事。建議他加強自己對公司的掌控力,適當的削藩。年輕人剛出來創業,收到這麼多前輩的誇獎,挺容易飄飄然的,然後就果斷出手了。投資機構這麼做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一方面是優化了股權結構,另一方面也可以拉攏 CEO,之前在談判桌上是創始團隊 VS 投資方,削藩之後就是 CEO+ 投資方 VS 其他創始人團隊成員,優劣勢一下就逆轉了。

 

內有團隊成員間的不和,外有投資方搧風和施壓,年輕團隊抗不過去的話,結局就是團隊崩潰,錢融到了,隊伍卻散了。

 

深究原因,可能是因為學生團隊本身太不成熟了。這個不成熟有兩方面,其一是個人層面,剛畢業的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定位和價值相對沒有那麼清晰,容易高估自己的貢獻。其二是團隊層面,學生團隊通常是第一次創業,對創業初期應該避免的錯誤都照單犯了。比如平分股份。或者在創業初期沒有對各方的權責做明確的書面協議。在團隊的內部溝通和協作上,經驗的欠缺也會產生致命的後果,有過幾次創業經歷的朋友就會明白,失敗的團隊裡沒有成功的個人,有時候為了大局,犧牲自己其實是更優的選擇。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