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影響TPP經濟 使日本企業心寒

   
2016-11-16

日本企業在經濟與地緣政治的迷霧中失去了方向。

 

隨著川普在美國大選中勝出,美日苦心經營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前途未蔔,讓日本企業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近兩年爆出多次重大撤資行動的日本企業,一方面認為今天的中國不像改革開放初期那麼需要日本投資了,另一方面,即使在巨大的政治波動中仍然不舍失去中國這個大市場。日本最大的企業遊說團體—經濟團體聯合會(下稱「經團聯」)儘管將推動TPP列為其重要遊說任務,但在近期訪華時表示,要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中日韓自貿協定等有中國參與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

 

此外,日本企業和前高官比日本政府更務實,表示中日可以在亞洲基礎設施開發及「一帶一路」等在內的協力廠商市場合作,並且建議日本政府考慮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其中深層次的原因包括日本企業全球競爭力下降,危機感加重。

 

「一些日本企業對在中國的競爭和發展有負面的擔憂,但我認為最大的阻力是缺乏競爭力。中日企業的差距已經很小,一些日本企業已經被中國企業趕上了。」在中國學習工作生活多年的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北京代表處代表野本和宏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日本經團聯會長榊原定征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們看到中國的營商環境在改善,中日企業的合作關係也在越來越好,我們特別希望日本對中國的投資能夠有所恢復繼續增加。

 

川普當選影響TPP經濟 使日本企業心寒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網路)▲示意圖

 

實質是日本企業競爭力被追趕

11月2日中午,在北京國際飯店二層的宴會廳裡,34位中方代表和30位日方代表結束了第二輪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的對話,開始午宴,但交流並沒有結束。

 

從主桌開始,每個桌子都坐了兩圈人,第一圈是交叉入座的中日代表,第二圈是在每對中日代表座位週邊正襟危坐的雙語翻譯,隨時準備向左或向右快速傾聽理解再向另一方解釋傳遞。

 

每當一位代表離開座位與其他人交流時,翻譯馬上起身陪同。翻譯多為日方代表的標配,規模和日方代表團人數不相上下。這一方面體現中日高級領導人以及多數中日企業家還不能直接用英語等協力廠商語言交流,對彼此語言的掌握程度也不夠,更顯示出此次日方代表的誠意與專業性,也體現了在全球經濟新常態和中日企業新競爭態勢下,日本企業對在華投資、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微妙而糾結的態度。

 

中國商務部發佈的貿易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日本對華投資額(非金融投資)同比減少25.2%,減至32.1億美元。日本對華投資額連續3年下降。也難免有一種輿論在日本很有市場:即中國對日本的投資吸引力正在下降,不及越南等新興經濟體,同時也有日本在華企業商業協會發佈報告,認為日本企業在華經營越來越難。

 

2011至2013年,日本企業對華投資額曾達到歷史的高點。

野本分析,「儘管當前投資額比三四年前低了一些,但三四年前的投資額是歷史性的新高。但如果從長期來比較,現階段日本對中國的投資額並不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也對《第一財經日報》指出,「近幾年日方的投資金額比前幾年歷史最高峰降低了。歷史最高峰達到100億美元,這幾年少的年度只有20億美元,但裡外相抵,我個人瞭解的情況,沒有出現淨流出。如果按照累計外商直接投資的存量,扣除中國香港之外,累計外商直接對華投資日本現在超過美國,居第一位,超過1000億美元。」

 

日本媒體輿論渲染悲觀氣氛

此前有日本媒體報導,稱日本企業正在大規模從中國撤資,希望中國政府加快辦理日企撤離的手續。對於所謂加快辦理撤資手續的事情,張曉強十分瞭解。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本媒體的表述是不準確的,「是為了吸引眼球」。

 

張曉強介紹說,今年9月,日本三大經濟團體(日本經團聯、日本日中經濟協會和日本商工會議所)訪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會見了這些團體的代表,向他們就中國經濟以及中日關係做了詳細介紹。會見持續了1小時40分鐘。

 

同時,日方代表團還拜訪了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委。張曉強介紹,在拜會商務部領導時,三團體代表就在中國投資,包括改善營商環境、開放更多領域等,提出了期望,也表達了對中國市場進一步拓展的願望。同時提及一些具體問題,其中一個就是當個別小的日本企業要結束經營、退出投資時,現在手續有點繁雜,希望能夠簡化。

 

然而實際情況是,日本企業長期留在中國的願望很強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2015年調查資料顯示,在華日企考慮未來1到2年的業務發展方向,38.1%的企業考慮擴大業務,51.3%的企業考慮維持現狀,考慮撤出、轉移到第三國的企業約只占1.7%。最為明顯的例子是迅銷公司(優衣庫母公司)。優衣庫目前正在以平均每年100家門店的速度在中國內地新增門店,其中尤其向中國的二三四線城市發展。

 

川普當選影響TPP經濟 使日本企業心寒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網路)▲示意圖

 

用真本事尋新機遇

日本對華投資的變化,更多的與中國自身正面臨的產業結構化升級相關。張曉強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介紹,經團聯議員委員會副主席、松下集團董事長長榮周作發言表示,松下是很早進入中國的,在北京設立了顯像管廠,但是隨著需求的變化,顯像管廠關掉了。這屬於消費升級導致的產業變動。

 

張曉強說「實際上不只是松下,中國所有顯像管產業鏈上的企業都在轉,基本上沒有銷路了。現在是液晶電視。」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表示,東風汽車和本田、日產都有合作,今年中國乘用車銷售增長10%以上。竺延風估算,日系車占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比例達到16%,僅次於德系車,銷售數量超過300萬輛—這和日本企業在其本國的銷售量相差無幾。

 

連續組織並深度參與對話會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魏建國介紹稱,和第一次對話會相比,中日企業「埋怨的少,指責的少,提建議、想辦法的多。信心多了,畏難情緒少了。覺得企業家下步還有所作為。我們這次開會中間沒有休息,互相大笑,開心,不像過去板著臉坐著,好像互相指責」。

 

第二輪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後發佈的《聯合聲明》顯示,中日雙方希望在智慧城市、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慧等廣泛領域內進一步探討協同合作的方法。敏銳的日本企業關注到了中國正在面臨的老齡化、空氣污染、城市交通擁堵等發展問題,願意拿出日本在這些領域已探索的「真本事」,來抓住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