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行無市的大餅 老企業舉步維艱的轉型之路

   
2016-10-31

效仿成功者的故事,進而搶食商機,在這個時代好像不管用了!亞洲物聯網聯盟理事長黃彥男表示,物聯網的時代,比的不是誰成本壓得低,比的是誰能善用資訊,首先切入市場奪得先機。

 

「投入物聯網十多年來,公司並沒有因此增加多餘的營收!」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直白的說。

 

很難想像,在臺灣擁有馬達、家電、重電(高壓、超高壓)製造能力的東元電機,投入物聯網十多年卻沒有因此而提升集團營收,而這,其實也是臺灣企業面對物聯網望之怯步的重要原因。

 

有行無市的大餅 老企業舉步維艱的轉型之路 | 文章內置圖片

 

畫餅充飢的物聯網商機?

根據麥肯錫去年所發表的報告預測,二○二五年物聯網產業每年產值最高可能達到一兆一千一百億美元。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大呢?以台積電二○一五年的營收比較,去年台積電全年度營收還不到三百億美金,也就是營收不到物聯網商機的三%,因此,全球的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虎視眈眈冀望在這個產業占有一席之地。

 

新漢電腦董事長林茂昌也表示,去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初步預估還達到一四·三億支,這代表每年都有大量的行動裝置準備跨入物聯網商機。「但行動裝置真的有跨入物聯網的需求嗎?」、「家裡的每樣東西都需要加上sensor(傳感器)嗎?」這是臺灣企業目前最大的疑問。

 

有行無市

物聯網產品難賣

商機雄厚,但東元為什麼沒因此獲利呢?「很高興擁有,但不瘋狂。」是邱純枝對民眾從事物聯網消費行為的心得,也是臺灣企業投入物聯網後的心聲。從兩千年開始,國際間便開始提出物聯網家電(Internet Appliance;IA)的概念,東元在當時推出臺灣首台網路電冰箱,提供食物管理及宅配服務,那時的想法是把電腦放進冰箱裡面,但消費者似乎不太依賴這層服務。

 

緊接著東元依照變頻空調替消費者節省電費的模式,推出智慧空調,不僅節電,連空調的開關機設定,濾網的清洗、更換,空調都會利用手機主動告知消費者。邱純枝說:「一開始覺得這是很棒的點子,但賣的時候消費者好像很無感」。

 

她不禁猜想,即使電費變便宜了,因為空調沒有獨立電表,民眾很難直接聯想到是空調幫他節電,在消費者對智慧家電帶來的利益感到不明確時,很難增加使用者與智慧家電的黏著度。

 

在物聯網商機的服務應用端,雖然智慧家庭是最先被跨國企業相中的商機,但跟上腳步的聲寶總經理特助楊智偉說:「家電只要不會壞,就會一直用下去,不會換新。」舉凡電鍋、冷氣、洗衣機、冰箱等家電,許多家庭五年、八年,都不見得換上一台,這是智慧家電在推廣時面臨到相當大的問題。

 

另外,消費者習慣了洗衣機當機就送修,而不是一當機就像電腦一樣嘗試重新開機,這樣的思維也是智慧家電一直不得歡心的原因之一。對製造業來說,銷量是最直接的,加了物聯網後,甚至有消費者認為「用起來太複雜」而造成商品不好賣,其實對企業來說相當無奈。

 

談到此現象,系統業者華電聯網的副總謝明燁表示,若不像遠雄二代宅一般,從建築開始就以智慧家庭為考量布局,一般家庭要逐步加購物聯網產品晉升為智慧家庭,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有行無市的大餅 老企業舉步維艱的轉型之路 | 文章內置圖片

 

從硬體到軟體

企業坦言:力不從心

然而在企業投入物聯網的階段,除了銷售上不得其門而入,內部革新也是讓企業頭痛的原因之一。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製造時讓家電擁有聯網功能,物聯網後端的雲、大數據演算、創新服務並不在我的有能力投資的範疇中。」楊智偉說。

 

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審視布局,楊智偉認為「物」是聲寶的專長,但「聯網」並不是,因此他認為先朝智慧家電規格統一的方向去做,聯網的部分就與IBM或其他專業公司合作,才是目前最佳的經營策略。

 

被問到為什麼不嘗試自建雲並提供解決方案時,林茂昌笑著表示,雲的建置並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做出成果的,舉例IBM或微軟,他們擁有的是龐大的客戶數量所收集到的資訊,它們的雲不僅資訊充足,廣度也相當夠,因此在提供創新方案時,IBM或微軟提出的辦法,絕對比半路出家做雲端的臺灣企業來的精準。

 

臺灣硬體製造技術享譽國際,單就硬體而言,能做出來的機器人表現可能不比軟銀的Pepper差,但指揮機器人首先需要強大的雲端資訊,以支持機器人反應靈敏,按照臺灣現在的優勢而論,若要達到此領域還需要時間累積。

 

第三方看產業轉型

微軟:合作是關鍵  

每個時代造就企業成功的土壤都不同,而今是物聯網的時代,比的不是誰成本壓得低,比的是誰能善用資訊,首先切入市場奪得先機。黃彥男表示,用過去成功者的故事複製已經沒這麼管用了,政府以及年經人都漸漸意識到這點,企業也要加緊思考才是!

 

長期服務企業的臺灣微軟,談到臺灣物聯網挑戰時也表示,臺灣的老企業以代工居多,缺乏雲端軟體開發實力建構完整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新創的挑戰則在於怎麼與原有的產業巨人們達成合作,從中獲利生存下來。此商業思維是需要花時間調整,連同組織也須因應調整,這對老企業來說是一大挑戰。

 

而對新創企業而言,物聯網初期成本投資過大也是相當大的問題之一,面對商業模式模糊的物聯網,要抓住初期利基市場並靈活調整商業模式,是新創企業最大的挑戰。

 

另外臺灣微軟認為,物聯網的安全性議題也是值得思考的因素,許多企業因安全性、隱私權和法務遵循等諸多考量裹足不前,未部署物聯網。

 

那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企業即使得不到利潤卻願意持續投資呢?邱純枝說:「因為這是未來的趨勢啊!」雖然這十多年發展物聯網並沒有幫東元多賺錢,但若等到商業模式都成形了再布局,就太晚了。

 

有行無市的大餅 老企業舉步維艱的轉型之路 | 文章內置圖片

 

資訊來源:卓越雜誌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機版 Copyright © 101多媒體科技事業群 All Rights Reserved.